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0101081JC)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赵红艳杨倩楠杨露常帅卜兆君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泥炭
  • 3篇大气沉降
  • 2篇沼泽
  • 2篇泥炭记录
  • 2篇铅污染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烧失量
  • 1篇泥炭沼泽
  • 1篇气候
  • 1篇气候代用指标
  • 1篇全新世
  • 1篇重金属铅
  • 1篇重金属污染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赵红艳
  • 4篇杨倩楠
  • 3篇常帅
  • 3篇杨露
  • 2篇李永锋
  • 2篇卜兆君
  • 2篇宋婉莹
  • 1篇韩毅
  • 1篇李鸿凯
  • 1篇张思鹏
  • 1篇王爱霞
  • 1篇王升忠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腐植酸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白山西侧哈泥沼泽表面湿度的多指标记录及其可能的驱动因素被引量:13
2014年
本文采用半定量化的植物大化石技术、腐殖化度分析和烧失量方法,重建长白山地哈泥沼泽表层50cm湿度变化过程,探讨控制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试图揭示该地过去175年的气候变化,考察植物大化石在大陆性气候下的敏感性。根据^(210)Pb技术和AMS^(14)C定年法确定剖面年代。结果表明,哈泥沼泽表层50cm以泥炭藓泥炭为主,植物大化石除趋势分析揭示植被演替是由水位变化造成的,且3种指标揭示的哈泥沼泽表面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从0~22cm(约公元1983~2008年)表面湿度明显偏大;22~34cm(约1925~1982年)处于干燥时期;34~50cm(约1834~1924年)沼泽表面湿度较高。通过与最近的靖宇站的气象数据和长春地区的湿润指数对比,发现3种指标重建的表面湿度与降水数据或者湿润指数比较吻合,与温度关系次之,沼泽表面湿度增大发生在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均高的年份。由此推测,降水可能是引起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也说明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对沼泽表面湿度变化仍然反应敏感。
赵红艳李鸿凯韩毅卜兆君王升忠
关键词:气候代用指标腐殖化度烧失量除趋势对应分析泥炭
泥炭记录的晚全新世大气铅沉降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选择长白山地区2种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进行了典型剖面的大气铅沉降研究。植物残体和泥炭性质表明老白山泥炭地已经发育到贫营养阶段,而大桥泥炭地还处于富营养状态。两地泥炭记录的总铅含量和沉降速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老白山泥炭记录的大气铅在总铅中占主导地位,大气铅与富集因子呈明显的正相关(r=0.874,n=16,p<0.01),且在16世纪中叶、18世纪初和20世纪出现峰值。大桥泥炭记录的铅可能存在再迁移和再沉降现象,但是相对较弱,因此,它也可以被用来重建当时的大气沉降。
赵红艳杨倩楠王爱霞常帅杨露
关键词:大气沉降铅污染小冰期
敦化大桥泥炭记录的积累人为大气铅沉降
2016年
分析了敦化大桥泥炭地裕家剖面自2 120a(B.P.)以来泥炭中的铅、锆元素含量,计算了该剖面铅的富集因子、沉降速率,以及岩石铅和人为铅的含量.结果表明,大桥泥炭地该时期总铅含量变化在1.81~7.35μg/g,平均值为4.24μg/g.富集因子揭示剖面上部60cm,相当于1 300a(B.P.)以来有外来的铅富集,其下几乎无富集.裕家剖面铅沉降速率为0.54~4.97mg/(m^2·a),呈现随深度加深而增加的变化趋势.铅沉降速率与大气灰尘沉降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0.948,n=14,P<0.01),表明铅主要来自于大气灰尘.铅沉降速率与岩石铅含量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0.784,n=14,P<0.01),意味着大气沉降的铅主要来自于岩石风化后的自然产物,而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为铅污染较少.大桥泥炭地积累的人为铅总量为0.729 3g/m^2.
张思鹏卫江伟杨倩楠赵红艳
关键词:环境变化铅污染
老白山泥炭沼泽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记录的大气沉降被引量:2
2015年
历史时期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当前环境污染评价提供参考。以长白山西北麓老白山泥炭沼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泥炭沼泽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探讨该区近500 a来大气沉降和重金属污染历史。残体类型、泥炭性质和元素Sr的剖面分布揭示出老白山泥炭沼泽在36.5 cm深度以上已经发育到典型贫营养阶段。泥炭灰成分中Al、Fe、Ca、Mg、K、Mn和Na的含量在泥炭藓泥炭层中明显高于下部的草本泥炭层。Zr、Sr、Cu、Zn和Mn的沉积速率与灰尘流正相关,显示这几种元素主要来源于区域的大气沉降。大气Cu、Zn和Mn的峰值揭示从16世纪中叶起人类活动在本区已经有所体现,且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的峰值越来越强,暗示着人类活动引起的金属污染程度也随之提高。
杨倩楠赵红艳李永锋常帅卜兆君杨露宋婉莹
关键词: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微量元素
历史时期泥炭吸附重金属铅的国外研究进展
2014年
重金属铅(Pb)的污染在现今工业时代日益严重。研究历史时期的Pb污染,对于了解Pb的现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泥炭沼泽是记录地质历史时期Pb沉降的良好载体,尤其是贫营养泥炭沼泽,其中Pb的移动很弱,它记录的大气Pb沉降的指示作用更为准确。富营养泥炭在水-沉积物相互作用对Pb的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指示Pb的含量变化。通过贫营养泥炭记录的大气Pb沉降揭示欧洲Pb污染,已经有5000余年的历史。罗马时代、近代出现的Pb污染峰值,分别与罗马时期大规模采矿、近代燃烧含Pb汽油密切相关。未来有关Pb污染史的研究趋势将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并采用实验模拟、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等多角度进行历史时期Pb污染的研究。
杨倩楠杨露李永锋宋婉莹常帅赵红艳
关键词:PB污染大气沉降腐植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