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09)

作品数:6 被引量:10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贵才王军邦范文义赵国帅应天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遥感监测
  • 2篇植被
  • 1篇植被动态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中国气候
  • 1篇中国气候变化
  • 1篇三峡库区
  • 1篇射出长波辐射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库区
  • 1篇光合有效辐射
  • 1篇MODIS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4篇李贵才
  • 2篇王军邦
  • 1篇应天玉
  • 1篇王园香
  • 1篇王圆圆
  • 1篇吴晓
  • 1篇郭振华
  • 1篇赵国帅
  • 1篇齐述华
  • 1篇张艳
  • 1篇范文义
  • 1篇董立新
  • 1篇吴炳方
  • 1篇黄健熙
  • 1篇林小惠
  • 1篇张磊
  • 1篇李丽
  • 1篇王成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5—8月青藏高原OLR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使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OLR、中国753个台站的总云量、降水量和温度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5—8月青藏高原OLR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平均的青藏高原OLR在5—6月和9一11月分别达到两个峰值,而在7—8月却处于一个较低的谷值;区域平均的青藏高原5—6月和7—8月OLR距平的年际变化为1989—2002年以偏低为主(除了几个正值年),而2003—2008年以偏高为主(全部为正值年).当青藏高原5—6月OLR降低时,7—8月中国南方大陆地区总云量增多、降水量增加、温度下降,而中国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总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温度上升.当青藏高原7—8月OLR降低时,7—8月中国西南地区总云量增多、降水量增加、温度下降.
王园香李贵才吴晓王成
关键词:射出长波辐射气候年际变化青藏高原
基于MODIS遥感监测的东南亚地区植被动态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2000—2008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15A2(fPAR)与空间插值的气温和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数据,分析了东南亚地区植被时空动态,主要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灌丛草原、热带草丛和农田4种植被fPAR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08年研究区植被的fPAR平均为47.58%,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格局。(2)研究区87.34%的区域植被fPAR变化不显著。(3)fPAR能够反映植被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响应。fPAR的动态变化表明,不同区域的各植被生长年际变化各有差异,其所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林小惠王军邦李贵才齐述华
关键词:植被
2000-2008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季节变化被引量:49
2011年
利用GLOPEM-CEVSA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000-2008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以4个森林生态站点(大兴安岭、老爷岭、凉水和长白山森林生态站)为例研究了东北地区森林NPP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东北地区植被年均NPP为445 g C.m-2.a-1;整个研究区沿长白山山脉到小兴安岭山脉地区以及三江平原部分地区的NPP最高,沿长白山山脉到小兴安岭山脉西侧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和大兴安岭地区次之,西部稀疏草原和荒漠地区的NPP最低.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最高,其次为灌丛、农田和草地,荒漠最低.森林生态系统中,针阔混交林年均NPP最大(722 g C.m-2.a-1),落叶针叶林年均NPP最小(451 g C.m-2.a-1).研究期间,森林NPP无显著年际变化,其中2007、2008年较往年NPP大幅增加,很可能与该地区期间气温上升有关(较往年偏高1℃~2℃).东北地区森林自北向南生长季开始时间逐渐提前,生长季变长.
赵国帅王军邦范文义应天玉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植被
利用MODIS/LST产品分析基准气候站环境代表性被引量:17
2011年
该文基于2001—2007年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产品(MOD11A2),以基准气候站对其周围不同大小窗口内地表温度距平序列的解释方差作为度量,评估了我国142个基准气候站的环境代表性,并将代表性与土地覆盖和高程状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以解释方差大于0.75作为区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阈值,约41%的站点代表性较好,代表区域范围可超过51×51 km^2,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约21%的站点代表性较差,代表区域范围不足7×7 km^2,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他代表区域范围居中的站点在南、北方均有分布;站点周围的土地覆盖多样性和地形起伏度与站点代表性存在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窗口的增大而加强。文中还评估了基准气候站对所属气候区的代表性,发现在气候特征复杂的西南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站点对气候区的代表性较差。
王圆圆李贵才张艳
三峡库区农林用地变化遥感监测及模拟预测被引量:10
2009年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城市扩张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该文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工程前期(1992年)与中期(2002年)农林用地的变化特征;并在SLEUTH模型本地化基础上,模拟预测了重庆地区未来城市扩张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研究城市化对该地区农林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三峡库区耕地减少而林地增加。其中,坡度大于25°的耕地与乔木林面积减少明显,城市与建设用地扩展迅速。人类活动是农林用地变化的重要原因。模拟显示,在未来十几年,研究区将有一个缓慢的城市扩张过程,并伴有新的增长点,耕地与林地也同时减少。在当前活动强度与开发力度下,库区农林用地的减少趋势仍将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董立新吴炳方郭振华李贵才黄健熙张磊李丽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三峡库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