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CIA12120)
- 作品数:4 被引量:14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丽郑勤华沈欣忆谢浩王怀波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远程教育的质量水平和质量声誉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但是远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多样,生源复杂,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不能只是从机构的视角或者研究者的视角出发,需要考虑远程教育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个人特征。该研究认为不同的远程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观点可能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开展了大范围的问卷调研,调研涉及全国六大区域和三大远程教育办学机构,以期深入了解远程教育各个利益相关者对质量保证要素重要性的观点。研究者从不同角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机构这六个视角分析各自的差异性,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质量保证要素的重要性判断,分析的结果为质量保证标准的构建奠定基础。
- 沈欣忆
- 关键词:远程教育
- 新时代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问题域框架被引量:54
- 2018年
-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学校班级标准化、以有意义接受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育服务跟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灵活、多样、开放、优质、终身、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主要矛盾的变化,势必带来教育研究问题的变化。基于科学技术成为教育变革内生动力的新趋势,结合发达国家教育战略规划关注的问题域,有必要提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的问题域框架。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的问题域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规律层。知识生产与知识进化、认知与学习、教学交互;环境方法层。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教育大数据技术、教育人工智能;实践创新层。教育内容、教与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治理、教育供给方式。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将研究焦点集中于破解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通过深入地探究新技术带来的教育重组和流程再造过程中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为国家教育改革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 陈丽郭玉娟王怀波郑勤华
-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资历框架研究被引量:57
- 2013年
-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本质是制度创新,核心任务是建立一套鼓励终身学习、支持终身学习的制度,其中资历框架是最基础的制度,只有以资历框架为基础,其他制度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完整的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虽对资历框架建设作了政策准备,但颁布的政策主要提出继续教育的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的重要性,并未明确资历框架的核心制度、运作机制、管理模式、实施主体等;国内关于资历框架的研究主要是国外经验介绍以及对资历框架中关键制度"学分银行"的探索,而对资历架构整体的认识及其对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资历框架相关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但实践探索的范围还非常有限,尚未形成完善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和组织机构,无法从根本上构建完整的"学分转换体系"。从国际经验看,建立资历框架也是破解当前我国终身教育的制度瓶颈,切实推进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关键。资历框架的建立应列为重点工程尽快开展,立法和质量保证是资历框架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和质量保障。
- 陈丽郑勤华谢浩沈欣忆
- 关键词:终身教育
- “互联网+”时代的远程教育质量观定位被引量:22
- 2018年
- "互联网+"时代给远程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远程教育该何去何从成为该领域内的热题。该文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和协同的特征以及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逐渐明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同一性质量观是远程教育的发展出路。该文阐释要实现同一性质量观,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必要条件,质量保证体系从上位到下位分为四层,分别是质量观、学分体系、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组织实施模式。文章进一步阐述质量保证的组织实施是由政府、继续教育机构、第三方质量监测中心协同完成的,三者同为质量保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研究基于"互联网+"时代剖析了远程教育质量观定位和质量保证体系,以期能够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相关人员带来一些思考。
- 陈丽沈欣忆万芳怡郑勤华
- 关键词:远程教育质量观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