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2082)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文胡良云于占龙马福民阮敏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浸润性可控聚四氟乙烯超疏水表面被引量:13
- 2018年
- 使用CO_2激光器对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进行微加工,通过设计需要加工的图案,对加工间距、功率和加工次数等参数的控制,能获得浸润性可控的超疏水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用于表征表面形貌结构和润湿性。研究了激光不同加工间距、不同加工功率及不同加工次数对表面浸润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各向异性程度随着条纹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使用不同的功率加工5次可实现相同的各向同性结构,相同条件下加工4次可以实现各向异性向各向同性的转变。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可用于大规模加工制备超疏水表面,进而用于微流控器件、定向集水及减阻、实验室芯片系统等领域。
- 占彦龙李文李宏胡良云
-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超疏水表面各向异性各向同性浸润性
- 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 通过氧化脱水方法在铜基底制备了氧化铜微纳米结构表面,进一步通过表面改性得到了铜基超疏水表面。通过FTA 1000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表面的接触角来考察表面的超疏水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超疏水表面的微细结构,进一步对反应和改性条...
- 马福民李文张燕阮敏于占龙卫世超
- 关键词:铜超疏水表面
- 文献传递
- 一步浸泡法制备微米结构的超疏水锌表面
- 通过一步浸泡法在锌基表面制备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和扫描电镜的表征结果表明浸泡后所形成的超疏水薄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呈现出均匀的棒状和片状结构。
- 张燕李文马福民丁一刚
- 关键词:超疏水片状结构
- 文献传递
- PDMS/PTFE杂合固化制备自清洁超疏水涂层被引量:5
- 2017年
-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DOTDL)为催化剂,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杂合固化在玻璃基体上制得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自清洁超疏水涂层。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表面浸润性、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PTFE超细粉加入量对表面结构和浸润性的影响,探究了涂层的自清洁性能。制得的超疏水表面静态接触角最高达169.83°,滚动角2~3°,具有很好的超疏水性、低粘附力及自清洁性能。
- 占彦龙李文李宏胡良云
- 关键词:PDMS浸润性接触角自清洁
- 溶胶凝胶法铝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防覆冰性能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铝基体上制得超疏水表面,并用自制的基于二级制冷方式的材料样品结冰状况实时采集控制系统对单个水滴进行定量定性防覆冰测试。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制得的超疏水表面静态接触角高达169.17°,滚动角3~5°,具有极好的超疏水性和低粘附力。防覆冰实验显示超疏水铝片经过65 min,在-8.3℃时才结冰,比未经过处理的普通铝片结冰时间延长了52 min,温度也要低4.2℃,显示出优异的抗结冰性能。为超疏水在防覆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占彦龙李文李文李宏胡良云阮敏于占龙冯伟
- 关键词:溶胶凝胶铝基体超疏水防覆冰
- 一步浸泡法制备的锌基超疏水表面
- 超疏水作为一种重要性质近年受到广泛的关注。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在生活及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采用一步浸泡法,利用置换反应构造表面微纳结构和有机酸溶液的表面修饰,结合一定的条件优化,在...
- 卫世超马福民李文阮敏于占龙
- 关键词:超疏水锌
- 文献传递
- 紫外光刻技术制备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
- 2017年
- 结合紫外光刻技术与湿化学刻蚀法,将掩模板上的条纹结构转移到锌基体上;然后利用月桂酸修饰降低表面能,制备出具有不同间距条纹结构的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使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其浸润性、偏光显微镜表征其形貌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表面成分,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搭建简易的平台探究制备的具有条纹结构的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性能。掩模板上5、10、15、30μm间距的条纹图案很好地转移到了锌基体上,经月桂酸修饰后接触角最高达156.26°。当间距d=30μm时,各向异性浸润性最显著,ΔCA=9.93°。实验表明可通过调节条纹间距来控制各向异性浸润性,各向异性浸润性程度ΔCA随条纹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平行于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的条纹结构方向有一定的减阻性能。利用该方法可制备特殊结构的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用于流体定向减阻与运输,微流体器件等领域。
- 占彦龙李文李宏胡良云
- 关键词:各向异性超疏水浸润性减阻
- 氧化还原法刻蚀制备铜基超疏水表面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三氯化铁和铜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铜基材料上制备了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微结构表面。该表面使用月桂酸进行表面处理后,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能。水在该表面上的接触角可达161.6°。表面微结构和超疏水性能受刻蚀时间的影响较大。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表面上的微粗糙结构开始逐渐形成并增大,此过程对应的水的接触角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逐渐趋于稳定。进一步考察了刻蚀剂的浓度、修饰剂的种类、浓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于该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和修饰条件对铜表面的表面润湿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
- 马福民郝全勇张燕阮敏于占龙
-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铜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