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157006)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丛斌董辉张海燕杨克冬钱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松毛虫
  • 2篇松毛虫赤眼蜂
  • 2篇毛虫
  • 2篇赤眼蜂
  • 1篇稻水象
  • 1篇稻水象甲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赤眼蜂
  • 1篇品系
  • 1篇沃尔巴克氏体
  • 1篇象甲
  • 1篇螟黄赤眼蜂
  • 1篇化学因子
  • 1篇孤雌
  • 1篇酚氧化酶
  • 1篇酚氧化酶活性
  • 1篇ORF7基因
  • 1篇WOLBAC...
  • 1篇WSP基因

机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董辉
  • 3篇丛斌
  • 2篇张海燕
  • 1篇于娟娟
  • 1篇朱慧萍
  • 1篇张莹
  • 1篇姜松男
  • 1篇钱海涛
  • 1篇马晓慧
  • 1篇杨克冬
  • 1篇陈曦
  • 1篇吴尊曌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7
2008年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张莹钱海涛张海燕董辉丛斌杨克冬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沃尔巴克氏体
几种化学因子对三种赤眼蜂离体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比较不同赤眼蜂酚氧化酶(PO)活性的大小,明确赤眼蜂种间免疫防御能力强弱,本研究通过研磨、离心提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匀浆液,首次测定了几种化学因子(Ca2+、昆布多糖、纤维素、右旋糖酐、脂多糖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3种供试赤眼蜂匀浆液中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PO-AS)的激活程度。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匀浆液PO活性最高,螟黄赤眼蜂次之,松毛虫赤眼蜂最低。Ca2+是激活供试赤眼蜂proPO的必需因子,且在0.03mol/L浓度下激活作用最强;昆布多糖和脂多糖也能有效激活proPO,0.01及0.05mg/mL昆布多糖能强烈激活PO活性;纤维素和右旋糖酐对PO活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证明了赤眼蜂种间存在明显的免疫能力差异。本研究建立了小型昆虫proPO-AS研究体系,为研究Wolbachia-小型昆虫的免疫互作体系奠定了基础。
马晓慧丛斌张海燕董辉姜松男朱慧萍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酚氧化酶
稻水象甲体内侵染Wolbachia的WO噬菌体的检测
2011年
WO噬菌体是以节肢动物体内的Wolbachia为宿主的专性细菌性病毒。本研究运用PCR扩增的方法,在稻水象甲体内的Wolbachia中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可知,在稻水象甲体内有WO噬菌体存在。
吴尊曌于娟娟丛斌董辉陈曦
关键词:WOLBACHIA稻水象甲ORF7基因WSP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