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8B04)

作品数:28 被引量:541H指数:13
相关作者:肖文发黄志霖曾立雄王鹏程雷静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三峡库区
  • 15篇库区
  • 7篇土壤
  • 7篇小流域
  • 6篇凋落
  • 6篇凋落物
  • 4篇退耕
  • 4篇退耕还林
  • 4篇林分
  • 3篇土壤侵蚀
  • 2篇凋落物分解
  • 2篇森林资源
  • 2篇水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呼吸
  • 2篇退耕还林模式
  • 2篇群落
  • 2篇污染
  • 2篇物种
  • 2篇小流域生态

机构

  • 2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湖北省林业科...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19篇肖文发
  • 17篇黄志霖
  • 15篇曾立雄
  • 10篇王鹏程
  • 8篇雷静品
  • 4篇潘磊
  • 4篇周志翔
  • 4篇唐万鹏
  • 4篇田耀武
  • 3篇吴昌广
  • 3篇邵景安
  • 3篇滕明君
  • 3篇史玉虎
  • 2篇汪涛
  • 2篇吴朝平
  • 2篇韩海燕
  • 2篇葛晓改
  • 2篇庞宏东
  • 2篇苏毅
  • 2篇吕华丽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退耕地植物种类及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退耕地植物种类和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SOC)固定和迁移的影响。2008年设计C3植物处理(A1)、C4植物香附子无凋落物处理(B0)和双倍凋落物处理(B2)裂区试验,2010年分层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SOC碳密度和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退耕地土壤SOC密度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均发生了变化,退耕2年后,A1区内0~30cm层内SOC量持续增加,平均增加了58.4g·m-2(1.1%);C4处理的无凋落物区B0,SOC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为303g·m-2(4.9%),但双倍凋落物区B2,SOC密度降低了79g·m-2(1.1%)。凋落物对SOC密度影响显著(P<0.05)。
田耀武黄志霖肖文发
关键词:三峡库区退耕地碳固定
低效柏木纯林不同改造措施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13年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为水分涵养和遏制土壤流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区域内营建了大量以桤柏混交为主的人工林。随着桤木的消退,桤柏混交林林快速发展为柏木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良、稳定性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突显;严重威胁着长江下游生态安全,亟需进行林分改造。为了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在川中丘陵区开展了以不同带宽强度的带状采伐和采伐带补阔的林分改造试验。以2005年改造林分为对象,研究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大面积林分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改造总体降低了林分的林冠截留,截留量大小表现为:对照>10m带宽改造林分>8m带宽改造林分>6m带宽改造林分>4m带宽改造林分。(2)林下灌草生物量鲜重和截留量8m改造林分最大,其次6m改造林分>10m改造林分>4m改造林分>对照林分。(3)枯落物量和持水均以对照高于改造林分,但总体数值较小;各改造林分间无显著性差异。(4)改造林分土壤孔隙度与贮水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林分;并以8m和10m改造强度林分数值最大。(5)照林分地表总径流深极显著性低于各带宽改造强度林分;总产沙量则对照(产沙总量达1262.52kg/hm2)极显著性高于改造林分(499.25—484.95 kg/hm2),不同改造强度林分间的产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改造林分水土保持综合功能看,8m改造林分最好。
黎燕琼龚固堂郑绍伟陈俊华慕长龙朱志芳吴雪仙牛牧
关键词:林分改造水土保持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5
2014年
三峡库区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的关注重点之一,退耕还林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对于库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流失的监测,分析其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标明:(1)退耕还林后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退耕还林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地表径流量下降了70%~95%,泥沙流失量则比农田降低了97%以上,其中乔木林和竹林对水土保持的效果最为理想;(2)退耕还林后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呈较好的指数关系,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除农田和板栗林外,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地表径流量与雨强关系不显著;(3)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均不显著;(4)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的80%以上,泥沙流失量的95%以上都是发生在暴雨条件下,暴雨事件成为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5)凋落物层盖度是控制退耕还林各模式地表径流的主要因素,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地表径流量均随着凋落物层盖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曾立雄肖文发黄志霖雷静品王鹏程谭本旺
关键词:三峡库区降雨水土流失
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径流与土壤侵蚀的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调查统计和生态产业化工程建设数据,基于GIS技术和AnnAGNPS模型预测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7条典型农林小流域4种情景模式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7条流域地表径流量将平均减少40.7mm,土壤侵蚀量将减少5.41t·hm-2;流域径流量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林地面积比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农地比率相关性不显著;土壤侵蚀量与林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农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土壤侵蚀量空间变异系数均值为160%,为径流量的4.35倍,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远多于径流量;三峡水库屏障区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产业化工程建设后,水土保持功能持续增强。利用AnnAGNPS模型输出的方法能较为客观地计量流域尺度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但该方法所需数据量庞大,可能会限定其他地区的推广。
田耀武黄志霖肖文发曾立雄
关键词:ANNAGNPS模型径流量土壤侵蚀量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林地水文效应被引量:13
2012年
在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内选定3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7—2009年连续3a的观测,对退耕还林林地水文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与坡耕地比较,退耕还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2%~11.5%,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69.1%~162.6%,平均可增加饱和蓄水量42.5%,非毛管蓄水量221.4%;(2)各退耕还林模式A层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在2.73~4.74mm/min和1.30~2.96mm/min,与对照相比A层土壤渗透性能差异不大,B层土壤初渗及稳渗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0.85~5.21倍和3.33~6.83倍,在0.14~0.87mm/min和0.06~0.47mm/min间变动;(3)各退耕还林模式年均径流深为13.21~22.38mm,较农耕地减少74.7%~57.3%,各退耕模式土壤侵蚀模数在137.1~331.1t/(km2.a),较对照减少92.4%~81.6%。
潘磊唐万鹏肖文发史玉虎曾立雄黄志霖
关键词: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林地水文效应
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叶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凋落物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540天后,20,30和46年生林分凋落物叶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63.57%,59.80%和65.50%,30年生林分与20,46年生林分差异显著;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二次函数关系(P〈0.01),与土壤水分含量呈线性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呈极显著三次函数关系(P〈0.01);20,30和46年生林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分别为0.91~14.99,0.49~4.57和0.63—11.25,且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为0—4.0时凋落物叶分解相对较快,4.0~12.0时分解相对较慢。
葛晓改曾立雄黄志霖肖文发谭本旺周本智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从凋落物和根系生物量角度对三峡库区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成熟林凋落物的年产量分别比近熟林、中龄林高19.4%和65.7%,凋落物现存量大小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周转系数为近熟林(0.51)>成熟林(0.40)>中龄林(0.36);根系总生物量、活根及死根生物量均为中龄林最高、近熟林最低;中龄林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均是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近熟林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比重较大,中龄林和成熟林铵态氮含量比重较大.近熟林凋落物产量适中、周转系数最大,土壤养分最低;中龄林根系生物量和总孔隙度最大,土壤容重最小;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根系生物量较低.根系生物量增加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葛晓改黄志霖程瑞梅曾立雄肖文发谭本旺
关键词: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根系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
鄂中低丘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鄂中低丘区太子山林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3个不同演替阶段(共8类林分)林下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性。结果表明:太子山林场3个演替阶段的林下凋落物总量以针阔混交林最大(介于9.76~12.01t/hm2之间),林下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以落叶阔叶林最高;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林下凋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较高,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其中麻栎混交林的有效拦蓄量最大(16.81t/hm2);各林分类型0-40cm土层滞留贮水量与饱和贮水量排序均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麻栎混交林的饱和贮水量最大(2 145.8t/hm2)。综合分析表明,落叶阔叶林的持水效果最优,该区植被恢复时要注意促进林分向落叶阔叶林的方向演替。
贾秀红曾毅周志翔高大雄谢经荣郭国志
关键词:森林演替凋落物
基于样地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的森林稳定性评价——以秭归县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森林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是制定森林经营和管理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采用Delphi法从演替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等5个方面筛选出16个指标构成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秭归县9类不同森林类型157个样地调查数据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区域森林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建立的森林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反映林分稳定性状态,值得推广;②秭归县有面积超过2/3的森林综合稳定性指数在0.4以上,仅约10%森林的综合稳定性指数低于0.3;③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平均稳定性指数最高,达到0.558,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阔叶纯林、其他针叶纯林、经济林、柏木林,其综合稳定性分别为0.545,0.510,0.473,0.427,0.403,0.341,0.324,0.307。
王鹏程黄志霖雷静品曾立雄唐万鹏潘磊史玉虎
关键词:防护林群落稳定性指标体系森林资源数据
氮素添加对中亚热带栎属不同树种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探讨中亚热带栎属不同树种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短期氮沉降的响应,选择小叶栎、栓皮栎、麻栎、短柄枹栎和白栎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CK、N5、N15、N304个处理,分别以NH4NO3的形式施入土壤,相当于氮沉降率为0、5、15、30 g·m-2·a-1。经过4个月的氮添加处理发现:1)短期氮添加处理对5种栎属幼苗的地径、株高和叶数无显著性影响,仅显著促进栓皮栎和麻栎幼苗的分枝数的增加。除栓皮栎外,其他所有树种不同处理下茎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株高生长速率则无规律性变化。2)低、中浓度氮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生物量的积累,而高浓度氮添加对生物量积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栎属不同树种幼苗全株生物量累积对氮沉降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3)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叶质量比和茎质量比,但短期氮沉降对其促进作用不十分明显,仅有栓皮栎和麻栎的茎质量比随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同时氮添加降低了小叶栎、栓皮栎、麻栎和白栎的根质量比和根冠比,却使得短柄枹栎根冠比发生显著增加。
王晓荣潘磊唐万鹏庞宏东郑兰英
关键词:中亚热带栎属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