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310015)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崔瑾张晓燕苏娜娜邬奇唐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芽苗
  • 7篇芽苗菜
  • 7篇苗菜
  • 5篇大豆
  • 3篇光质
  • 3篇UV-A
  • 2篇胚轴
  • 2篇下胚轴
  • 2篇抗坏血酸
  • 2篇PAL活性
  • 1篇虚拟实验
  • 1篇虚拟实验平台
  • 1篇异黄酮
  • 1篇异黄酮含量
  • 1篇营养品质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学
  • 1篇实验教学
  • 1篇酸含量
  • 1篇子机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崔瑾
  • 5篇张晓燕
  • 3篇邬奇
  • 3篇苏娜娜
  • 1篇唐丽
  • 1篇成丹
  • 1篇王庆亚
  • 1篇钱猛
  • 1篇陈沁
  • 1篇沈振国
  • 1篇戚楠楠
  • 1篇刘媛媛
  • 1篇刘琳莉
  • 1篇李娜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2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光质和光周期对大豆芽苗菜生长及总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研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大豆芽苗菜生长、总酚类物质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UV-B)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长及可食率,且有利于植株水分积累;各光质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含量,其中UV-B处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质处理;UV-B处理子叶和下胚轴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光周期试验结果表明:UV-B8h·d-1处理大豆芽苗菜根长最长,下胚轴长最短;UV-B8h·d-1和12h·d-1处理下胚轴中总酚物质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处理,其中8h·d-1光周期处理比12h·d-1效果更好。总体而言,8h·d-1的UV-B处理最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积累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提高。
齐学会张晓燕鲁燕舞崔瑾
关键词:光质光周期大豆芽苗菜
光质对大豆芽苗菜生长和大豆异黄酮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黑暗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大豆芽苗菜品种菜豆6号和苏鲜豆21的生长、大豆异黄酮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有利于大豆芽苗菜鲜重的增加;随着光质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大豆芽苗菜子叶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或持续降低的趋势,而下胚轴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则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培养至第6天时,下胚轴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子叶中的含量;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处理显著提高了下胚轴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其中UV-B的作用效果最显著,且下胚轴中PAL活性在UV-B下显著提高。
张晓燕鲁燕舞魏圣军崔瑾
关键词:光质大豆异黄酮PAL活性
植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20
2016年
植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结合了虚拟显微镜系统、植物识别系统、植物学数字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4个功能模块,系统地整合了植物组织解剖、植物类群分类两部分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首次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应用于植物组织结构观察和植物分类识别鉴定的实验教学,各教学资源既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又能贯穿植物学实验技术的整个过程,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通过该平台的应用,不仅扩充了教学信息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了植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具体探讨了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思路,实现模式及应用效果。
成丹崔瑾王庆亚刘琳莉钱猛沈振国
关键词:虚拟实验平台植物学实验教学
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理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长波紫外光(UV-A)、白光(W)和蓝光(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花青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光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明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为光质调控技术应用于大豆芽苗菜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东农690’为试材,以黑暗培养为对照,连续的UV-A、白光(W)和蓝光(B)光照培养作为试验处理,在处理0 h、12h、24 h和36 h后各采样一次,分别测定花青苷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以及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相关基因(PAL、CHS、CHI、DFR、ANS、UFGT、MYB75、CRY1、CRY2、UVR8)表达量。花青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材料总RNA采用Trizol试剂法提取,基因表达量采用q RT-PCR测定。【结果】黑暗培养下的大豆芽苗菜子叶为黄色,而白光(W)、蓝光(B)和UV-A培养下的大豆芽苗菜子叶为绿色。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UV-A显著提高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花青苷积累逐渐增加。0 h处理下,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较低,约2 U·g-1FW。经36 h的UV-A处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达到最大值(43 U·g-1FW),显著高于黑暗及其他光照处理。0 h处理下,PAL和CHI酶活性较高。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24 h及36 h UV-A处理显著提高了PAL酶活性;12 h及24 h UV-A处理显著提高了UFGT酶活性。0 h处理下,不同处理间的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均无差异。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UV-A处理36 h显著上调了MYB75、CRY1、CRY2及UVR8的表达,分别上调约12倍、30倍、6倍和2倍;UV-A处理12 h显著上调了花青苷合�
戚楠楠张晓燕苏娜娜邬奇耿殿祥齐学会魏圣军崔瑾
关键词:花青苷UV-A
光质对苜蓿芽苗菜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采用发光二极管精确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光谱能量分布对苜蓿芽苗菜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以黑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其他光质处理相比,蓝光能显著提高苜蓿芽苗菜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VC、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并显著降低硝酸盐的含量;红光能显著提高鲜质量产量;白光处理更利于提高干质量产量,显著提高类胡萝卜素和硝酸盐的含量;黄光下培养6、8、12 d的苜蓿芽苗菜槲皮素含量显著提高,苯丙氨酸解胺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也相应提高,且槲皮素含量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蓝光有利于提高苜蓿芽苗菜的营养品质。
唐丽鲁燕舞崔瑾
关键词:苜蓿芽苗菜营养品质抗氧化
紫外光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紫外光B(UV-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黑暗(D),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白光(W)和UV-B处理下培养大豆芽苗菜。其中,W和UV-B光周期为8 h/d,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左右,随机取样进行下胚轴中酚类物质含量、PAL酶活及关键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相对D和W处理,UV-B处理显著提高了总酚物质含量和PAL酶的活性。总酚含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丁香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三种单体上。在UV-B处理下,酚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四个关键酶基因PAL2、CHS8、FLS和ANS的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且均在培养5 d时显著高于D和W处理。结论 UV-B通过影响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酚类物质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及PAL酶活影响酚类物质含量。
齐学会陈沁刘媛媛李娜田纪元崔瑾
关键词:UV-B下胚轴PAL活性关键酶基因
UV-A辐射对大豆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以黑暗培养为对照,以白光、红光、蓝光、黄光、UV-A和UV-B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大豆芽苗菜生长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光照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的长度(白光除外),且显著提高了下胚轴和子叶中抗坏血酸含量。与其它光质处理相比,UV-A连续光照36 h后,下胚轴和子叶中抗坏血酸含量提高最显著。进一步着重研究了UV-A的调节机理,与对照相比,UV-A连续光照36 h后,大豆芽苗菜子叶中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下胚轴和子叶中DHAR、GR酶活性及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光照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积累;UV-A可能是通过提高DHAR、GR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抗坏血酸的含量。
魏圣军耿殿祥邬奇张晓燕苏娜娜崔瑾
关键词:UV-A抗坏血酸GR
长波紫外线对萝卜芽苗菜抗坏血酸合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UV-A照射对萝卜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黑暗为对照,将暗培养3 d后的萝卜芽苗菜连续白光和UV-A照射48 h,光照强度为(30±3)μmol·m-2·s-1,取样进行生长指标、抗坏血酸含量、酶活及合成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与黑暗相比,白光及UV-A处理下萝卜芽苗菜下胚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UV-A照射显著提高抗坏血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抗坏血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定量PCR分析表明,UV-A照射下,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GDP-甘露糖-3’,5’-差向异构酶(GME)、磷酸二酯酶(GGP)、L-半乳糖-1-磷酸酶(GPP)、L-半乳糖酸-1,4-内酷脱氢酶(GLDH)基因表达量变化显著,且各时间段GLDH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和白光处理。结论 UV-A照射通过提高L-半乳糖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及GLDH酶活性提高萝卜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
耿殿祥魏圣军苏娜娜邬奇张晓燕崔瑾
关键词:UV-A萝卜芽苗菜抗坏血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