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HK09-10)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朱荣英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价值观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德里达
  • 1篇中国马克思主...
  • 1篇中国马克思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释学
  • 1篇普世价值
  • 1篇普世价值观
  • 1篇主体性
  • 1篇主体性特征
  • 1篇诠释学
  • 1篇现代主义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篇朱荣英

传媒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普世价值观”的现实语境及认识误区的批判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不仅澄清了在"普世价值观"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而且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批判分析它的现实语境及其理性基础。强调不能把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需求当作普世价值可能存在的现实基础,也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则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更不能把伦理道德层面的共同元素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因子宣布为"普世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看来,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根本没有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普世价值观"。
朱荣英
关键词:现实语境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被引量:4
2010年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时代内容,并促使它在深度中国化中得到不断增值、升华和跃迁的过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应对当今世界新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需要,是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将其与人的社会化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将先进性教育与广泛性宣传相结合,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结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汲取经验并反过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唯此才能在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双向互动与实践整合,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朱荣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启示录——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走进马克思”?被引量:1
2010年
面临后现代理性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究竟向何处去、命运会如何的问题,德里达认为我们必须以一种还债的心态走向马克思,通过奋力的开拓和创新使之不断以新的方式获得再生和转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这种核心思想和主导意识边缘化、泛化和中立化,否则就会造成它与时代的脱节和断裂,磨平它的思想锐气,耗尽它所有的精神能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深入到使之分离又使之结合为一的内在本源处(社会实践)那一度中去思维,才能真正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并使之以新的形式和姿态进入我们的时代文明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理论特质和基于实践需要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的内在生长机制,正是由于它自己的这种实践性品格和把握实践矛盾的特殊能力,才使之赢得并重现于后现代并建构一种"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朱荣英
关键词:德里达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
现代诠释学的主体性特征及其人学语义透析被引量:1
2010年
现代诠释学认为,无论从认识论上抑或从存在论上来看,对理解的界定,都内在地蕴涵着特定的人学语义,都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现代哲学的主体性特征。作为对自我的积极筹划,文本理解具有主体性,它是人对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善的选择和自觉运用,并使之不断从当下的可能性向着未来推进。一个文本有否及有何意义完全取决于理解者对它的意义期待,而它在何种层次上的哪些意义又能在何种方式上得以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理解者对它的实践筹划。任何具有主体性的理解的目的都在于把人生语义从遮蔽状态中阐释出来,实现对人的生存本质还原和对人的生命意识解蔽。可见,文本理解是人对存在的领会和本质的把握,是实现自己并超越自己的特殊的生存方式。
朱荣英
关键词:现代诠释学主体性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