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307)

作品数:90 被引量:2,269H指数:28
相关作者:尹大强许秋瑾金相灿颜昌宙杨柳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沉水
  • 16篇沉水植物
  • 15篇微囊藻
  • 13篇水生
  • 13篇湖泊
  • 12篇太湖
  • 12篇铜绿微囊藻
  • 12篇苦草
  • 9篇黑藻
  • 7篇植物
  • 7篇水生植物
  • 6篇胁迫
  • 6篇金鱼藻
  • 6篇化感
  • 6篇
  • 6篇沉积物
  • 5篇水生植被
  • 5篇微生物
  • 4篇氧化酶
  • 4篇生态重建

机构

  • 52篇南京大学
  • 26篇中国环境科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安庆师范学院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吉林化工学院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湖南省环境保...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市环境保...

作者

  • 29篇尹大强
  • 22篇许秋瑾
  • 18篇金相灿
  • 17篇杨柳燕
  • 16篇颜昌宙
  • 14篇肖琳
  • 12篇高士祥
  • 10篇陈开宁
  • 10篇陈灿
  • 9篇陈书琴
  • 8篇蒋丽娟
  • 7篇邹惠仙
  • 7篇王兴民
  • 7篇王连生
  • 7篇袁东海
  • 5篇陈海东
  • 5篇鲜啟鸣
  • 4篇赵景柱
  • 4篇扈学文
  • 4篇陈小峰

传媒

  • 8篇湖泊科学
  • 8篇环境科学研究
  • 7篇生态学报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生态环境
  • 4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环境化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8篇2008
  • 23篇2007
  • 18篇2006
  • 17篇2005
  • 15篇2004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对苦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以沉水植物苦草为试验材料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长期暴露对苦草的生长状况以及丙二醛、可溶性糖、叶绿素、谷胱甘肽、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高浓度DBP长期暴露对苦草生长有严重伤害 ,DBP对苦草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较相似 ,都有一定的起伏 在DBP胁迫下 ,苦草中氨基酸总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 苦草体内谷胱甘肽 (GSH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且随DBP浓度的升高GSH含量下降 ,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 。
李佳华慕君玲郭红岩王晓蓉尹大强
关键词:苦草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
太湖微囊藻毒素年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被引量:26
2005年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太湖 6 个样点进行了为期 1 年的微囊藻毒素(MC)的监测,探讨了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湖体中的全年变化趋势和藻类生长繁殖的全年变化趋势有共同之处,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但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比藻类生物量的峰值略有滞后,并且在夏、秋季藻毒素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时期内,有明显的起伏;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生物量呈高度相关,如果该样点藻类优势种为蓝藻,则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总生物量亦相关;和浮游植物存在捕食关系的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与藻毒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许秋瑾高光陈伟民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蓝藻
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静态吸磷的比较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进行静态吸磷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温度对吸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都有快速吸收外界磷的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吸磷速率为1.11mg/(mg穐),附生假单胞菌最大吸磷速率达到4.79mg/(mg穐).静态吸磷在1h内基本达到平衡,铜绿微囊藻最大磷含量为1.03%,附生假单胞菌最大磷含量能达到3.01%,提高温度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对外界磷的吸收.在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竞争吸收外界磷时,附生假单胞菌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内最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
杨柳燕蒋丽娟秦伯强高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假单胞菌
贡湖、梅梁湾沿岸浅水区观测场水生植物周年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通过对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湖滨带观测场为期1年的野外现场调查,研究了两湖滨带沿岸浅水区水生植物现状及水质、底质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①贡湖湖滨带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芦苇群落、马来眼子菜+荇菜+穗花狐尾藻群落和马来眼子菜单优群落;梅梁湾湖滨带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芦苇+水花生群落、芦苇群落和菹草群落.②两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有明显季节性差异,贡湖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期为春、夏、秋三季;梅梁湾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期为冬、春两季.③两湖滨带观测场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现存种存在明显差异,水动力条件、水体总氮和底质营养盐含量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王兴民陈书琴金相灿胡社荣王志荣刘建玲
关键词:水生植物底质水质
不同营养状态下金鱼藻的生理响应被引量:72
2005年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中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和Hoagland植物培养液)下培养的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的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变化.研究发现,总N、总P的变化会影响金鱼藻的生物合成,当水环境总氮浓度低于1mg·L-1,总磷浓度低于01mg·L-1时,金鱼藻茎叶的叶绿素合成较低,其茎蛋白含量迅速下降.金鱼藻在富营养水平(1mgTN·L-1,01mgTP·L-1)下抗氧化防御酶活跃,POD、SOD活性增高.研究表明,金鱼藻较适应于富营养水环境,水体营养盐继续增加对金鱼藻有胁迫作用,过高营养盐浓度(重富营养和Hoagland培养液)影响金鱼藻的抗逆能力.
王珺顾宇飞朱增银武斌尹大强
关键词:金鱼藻生理反应胁迫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被引量:82
2005年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在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的功能包括缓冲带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其生态恢复技术可划分为三大类湖滨带生境恢复与重建技术、湖滨带生物恢复与重建技术、湖滨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云南洱海湖滨带近3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的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水生植被得到恢复,水质净化作用明显,藻类得到抑制,浮游动物的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
颜昌宙金相灿赵景柱叶春王中琼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
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下的比增长速率为8 h光照下的1.6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生长促进了附生细菌中磷的释放;藻细胞增殖越快,附生细菌释放的磷越多。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末,8、12、16 h光照下附生细菌磷含量分别降至对数生长初期的87.8%、78.6%和64.9%。铜绿微囊藻对附生细菌磷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藻细胞生长对磷的消耗再吸收导致的。
袁丽娜宋炜肖琳王勤杨柳燕蒋丽娟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附生假单胞菌光照时间
金鱼藻与铜绿微囊藻共生情况下的化感作用被引量:41
2008年
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追踪测定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及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生长的胁迫.结果表明,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96h后藻细胞完全死亡;排除营养和光的竞争影响,认为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化感作用引起的.培养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包括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末期,藻蓝蛋白的损伤程度最大,叶绿素a次之.藻细胞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也有一定胁迫作用,使其生长量减少,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李小路潘慧云徐洁鲜啟鸣高士祥尹大强邹惠仙
关键词:金鱼藻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
附生细菌在微囊藻(Microcystis)藻华颗粒上的定殖和生长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测定微囊藻模拟藻华颗粒和微囊藻水华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的变化,分析微囊藻(Microcystis)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迅速增加,而活藻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增长缓慢,在培养后期藻体大量死亡,附生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最后超过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颗粒的附生细菌数量。附生细菌在天然微囊藻藻华上定殖和生长也呈现类似的趋势,由于附生菌同藻华中微囊藻之间存在竞争,附生菌的存在促进藻体团聚,抑制附生细菌的定殖,但是在微囊藻的衰亡期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附生细菌的生长,水体中附生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天然藻华上附生细菌的数量也大量增加,有利于其生长和定殖。
马喆王勤肖琳蒋丽娟杨柳燕
关键词:定殖微囊藻假单胞菌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镉胁迫轮叶黑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4
2007年
用含有不同浓度NH4+-N(0、0.5、2.0和4.0mg.L-1)和10mg.L-1Cd的1/10Hoagland营养液培养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研究了氨态氮对Cd胁迫下轮叶黑藻的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沉水植物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0mg.L-1Cd对轮叶黑藻能产生明显的胁迫作用,叶绿素合成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4+-N能加速Cd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单因子Cd作用3h时SOD明显升高,而Cd和NH4+-N共同作用0.5hSOD就明显升高.Cd与NH4+-N共同作用时,相对于叶绿素和蛋白质,抗氧化酶是早期敏感指标,并且SOD比POD更敏感.本试验条件下,NH4+-N与Cd共同作用2d后,对轮叶黑藻的胁迫作用主要取决于Cd,NH4+-N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许秋瑾金相灿王兴民扈学文陈书琴颜昌宙
关键词:NH4^+-N黑藻抗氧化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