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702)

作品数:59 被引量:256H指数:10
相关作者:江天久吕颂辉吴霓江涛陆斗定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海域
  • 11篇贝类
  • 9篇麻痹性贝类毒...
  • 8篇孢囊
  • 8篇甲藻
  • 7篇液相色谱
  • 7篇藻华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甲藻孢囊
  • 7篇高效液相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毒性
  • 6篇有害藻华
  • 6篇植物
  • 6篇浮游植物
  • 6篇赤潮
  • 5篇近岸
  • 5篇浮游
  • 5篇产毒

机构

  • 53篇暨南大学
  • 11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韩山师范学院
  • 2篇海南省环境科...
  • 2篇海南省海洋与...
  • 2篇海南省海洋监...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深圳市朗诚实...

作者

  • 28篇江天久
  • 20篇吕颂辉
  • 17篇吴霓
  • 14篇江涛
  • 7篇陆斗定
  • 7篇王艳
  • 6篇夏平
  • 6篇王红霞
  • 5篇黄海燕
  • 5篇欧林坚
  • 5篇杜克梅
  • 4篇王小冬
  • 4篇齐雨藻
  • 4篇戴鑫烽
  • 4篇胡蓉
  • 3篇庞勇
  • 3篇黄琳
  • 3篇何飘霞
  • 3篇徐晓娇
  • 3篇黄翔

传媒

  • 18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暨南大学学报...
  • 4篇水产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科学
  • 3篇海洋学研究
  • 3篇植物学报
  • 2篇分析化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Scienc...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16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9年10—11月双胞旋沟藻赤潮期的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赤潮灾害发生期近岸捕捞及旅游观光业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并依据在该海域从事生产活动船只吨位的大小及经营的方式,分别构建了赤潮灾害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模式。评估结果显示,这次赤潮造成以近岸捕捞为主的小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万元,以旅游观光兼捕捞的中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101万元,以捕捞为主的大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61万元,上述经济损失合计约216万元。本文建立的评估方法填补了我国在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精确评估的空白,对近海其它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评估也具有参考意义。
江天久李支薇江涛吴锋佟蒙蒙
关键词:有害赤潮
珠江口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生消过程的环境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解2009年珠江口双胞旋沟藻赤潮生消过程,探索其生消机制,对赤潮进行了连续10 d(10月28日─11月6日)的跟踪监测,设置了3条监测断面,共12个站位。通过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赤潮藻密度、叶绿素a、营养盐、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赤潮区双胞旋沟藻的密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密度达到2.765×107 cells·L-1,叶绿素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达到172.76μ·L-1,监测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无机氮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在赤潮末期稍有回升的趋势,无机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赤潮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33~27.66℃,盐度的变化范围为9.16~31.5,p H的变化范围为7.45~8.51,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5.50~11.45 mg·L-1。通过对赤潮期间的环境因子分析,并结合2006年该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赤潮事件和近几年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2009年珠海双胞旋沟藻赤潮规模较大,是中国沿海由双胞旋沟藻引起的最大规模赤潮。10月25日─10月27日为赤潮的起始发展阶段,10月28日─11月1日为赤潮形成维持阶段,11月2日─11月6日为赤潮消亡阶段。赤潮生消过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赤潮持续期双胞旋沟藻占主要优势,赤潮消亡期间硅藻(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p.)数量增加,演替双胞旋沟藻成为优势种。此次赤潮事件中有机氮浓度较高,约占总氮的60%,是赤潮藻大量繁殖代谢所致。研究海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这是诱发赤潮发生的基础。同时,长时间处于高温、低盐的环境,使双胞旋沟藻急剧繁殖,诱发赤潮。在赤潮后期,恶劣的气象条件是赤潮消退的主要原因。
庞勇聂瑞吕颂辉
关键词:珠江口赤潮环境因子
抑食金球藻对卤虫和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兔皮肤和眼的刺激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并以室内纯种培养的抑食金球藻对小白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水体对卤虫无急性毒性,卤虫能以抑食金球藻为食,摄食率随着摄食藻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抑食金球藻藻液对实验兔的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对小白鼠无急性毒性作用。该藻暴发褐潮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较小。
吴霓徐晓娇江天久江涛吕颂辉
关键词:急性毒性卤虫摄食率
海洋卡盾藻日本株过氧化氢产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对海洋卡盾藻日本株(Chattonella marina Japan,CMJP)在不同盐度、营养盐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过氧化氢产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浓度峰值出现在CMJP对数生长期(4—8d),以第6d达到最大,为0.97×10^-4 nmol/cell.在N:P为8:1和16:1的情况下,CMJP生长较快,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末期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密度.CMJP产生的H2O2量与藻类生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反趋势,在藻细胞适宜生长的N:P下,产生的H2O2浓度较小.在N:P为16: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量最低(0.40×10^-4 nmol/cell),仅是N:P为32:1时(1.17×10^-4 nmol/cell)1/3,N:P为8: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浓度为0.63×10^-4gnmol/cell.CMJP在盐度为20,25psu时生长较好且藻细胞达到较高密度,在盐度为10,15,30psu时藻密度较低,表明低盐和高盐条件均不利于CMJP的生长.盐度对CMJP过氧化氢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高盐度下单个藻细胞的H2O2产量增加,盐度为30psu时,H2O2浓度最高(1.1×10^-4nmol/cell).
江涛陈文静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过氧化氢活性氧
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群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球形棕囊藻的生活史中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群体和自由单细胞。环境因子在球形棕囊藻细胞群体形成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群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与球形棕囊藻细胞群体形成都有显著相关性。盐度28、温度25℃时形成的细胞群体平均值最大。
田晶晶吕颂辉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细胞群体温度盐度
维生素B_1和B_(12)对米氏凯伦藻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B1、B12在米氏凯伦藻有毒赤潮爆发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设置7个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与B12的K培养基培养米氏凯伦藻,通过定期浮游计数框计数与活体叶绿素荧光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1、B12下,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荧光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维生素B1浓度低于0.312 5×10-5g/L时,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单位细胞叶绿素荧光值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B12浓度变化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单位细胞叶绿素荧光值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维生素B1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增殖有显著影响,维生素B12对米氏凯伦藻种群增殖的影响不显著。
雷强勇吕颂辉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比生长率
过氧化氢、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的致毒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近年来,我国沿海鱼毒性藻类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活性氧(ROS)和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物,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洋地黄皂苷代替活性氧和溶血毒素进行单一毒性实验和联合毒性实验,揭示鱼毒性藻类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和作用方式。实验表明,60日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0.5 h和1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44μg/m L和1.25μg/m L。过氧化氢对海洋青鳉鱼1 h的LC50是144.5 mmol/L。分别以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法、相似性参数法及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致毒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过氧化氢与洋地黄皂苷对青鳉鱼的联合致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为方便鱼毒性藻类毒性评价,通过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毒性实验引入鱼单位(Fish Unit,FU),定义使一条日龄60 d,体重20 mg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中0.5 h死亡所需的浓度为1FU,1FU相当于洋地黄皂苷浓度3.44μg/m L。
高东辉李昌伟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过氧化氢
大鹏澳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掌握广东大鹏澳海域产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藻类的分布状况和贝类染毒情况,于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大鹏澳海域的牡蛎养殖区、牡蛎养殖外区及湾口海域逐月采集水样以及牡蛎样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鹏澳海域的牡蛎养殖外区和湾口存在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is),链状亚历山大藻(A. catenella)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三种PSP产毒藻,但密度较低,时间分布不连续,牡蛎养殖区未发现产PSP毒素藻类。在季节分布上,产毒藻呈现冬季检出率低,春秋季高的特点。在大鹏澳牡蛎样品中共检测出8种PSP成分,分别是GTX1、GTX4、GTX5、dc GTX2、dc GTX3、NEO、C1和C2,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冬季最高,达66. 7%,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低。PSP产毒藻和贝类染毒在时间上不完全同步,贝类染毒率最高的时间晚于PSP产毒藻最高密度出现时间。
张卓李政菊江天久
关键词:大鹏澳麻痹性贝类毒素牡蛎动态特征
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本研究以单种抑食金球藻及其与亚心形四爿藻的混合藻为实验组,以亚心形四爿藻为对照,探究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显著影响翡翠贻贝的SOD活性、MDA和GSH含量,各实验组均表现出诱导升高与抑制降低交替出现的规律。单种高、中浓度的抑食金球藻在短期(3 h)内即可对翡翠贻贝的SOD活性产生影响,混合藻组中的SOD活性上升较慢,说明亚心形四爿藻可以延滞氧化还原系统的反应时间。各实验组翡翠贻贝GSH含量在2 d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混合藻组与单种抑食金球藻组相差不大,提示亚心形四爿藻对抗氧化还原损伤并未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谢磊徐晓娇徐晓娇
关键词: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系统
海洋卡盾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lls/mL藻液48h后,死亡率达到83%;对数生长后期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也具有较强的毒性,48 h卤虫死亡率为73%;衰亡期含藻培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33%.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对数生长期,10 d)的浓度对数与卤虫的死亡机率单位呈线性关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24 h半致死浓度(LD50)为1.92×104cells/mL,而除藻过滤液对卤虫的24 h LD50为3.34×104cells/mL.卤虫在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中的暴露时间(48 h内)与死亡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在藻密度为3.75×104cells/mL时,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17.3 h.
徐艳红江涛沈萍萍王锐吴霓江天久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卤虫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