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2011003)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会平王婧苏筱雨岳素红卢振起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美国白蛾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虫尸的1株白僵菌菌株BH01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获得高毒力突变株,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工程菌株。【方法】将白僵菌的孢子悬浮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获得的菌株进行培养后以产孢量超过原始菌株2倍以上作为依据筛选正向突变菌株,测定其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高毒力突变株进行继代培养,研究其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稳定性。【结果】对原始菌株BH01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28个菌落,孢子校正死亡率为85.5%,将获得的菌落重新接种于PDA平板上得到产孢量高于原始菌株2倍以上的正突变株BH01-5、BH01-12、BH01-25。其中诱变菌株BH01-5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明显低于原始菌株,BH01-25与原始菌株相当,而BH01-12的校正死亡率和LT50值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30和0.68倍,具有显著差异。将突变株BH01-25和BH01-12继代培养6次,发现诱变菌株BH01-25菌株在继代过程中产孢量和致病力明显降低,表现出与原始菌株类似的趋势,但其产孢量始终高于原始菌株,另外,原始菌株培养第4代时即开始降低,BH01-25至第6代时才出现明显的降低,表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诱变菌株BH01-12在试验的6代继代培养过程中,无论产孢量还是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病力方面均未出现下降,且均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结论】经过对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的1株球孢白僵菌BH0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了产孢量和致病力均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BH01-12,该菌株经过继代培养后,其产孢量和致病力均未出现降低,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具有很好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 苏筱雨王婧任晓婧李会平
- 关键词:白僵菌紫外诱变产孢量美国白蛾
- 桑天牛幼虫致病性白僵菌菌株退化的RAPD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白僵菌是桑天牛的生物防治菌种之一,探究白僵菌菌种退化的遗传机理有助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菌种退化,提高其生防效率。利用RAPD技术分析第1、6、12、14、16、18和20代白僵菌菌株在基因水平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各代菌株间既有共有的条带,同时又有谱带的增加或减少,与第1、6代菌株相比,第12代菌株的基因组DNA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14代时继续变化,之后的第16、18和20代菌株又趋于稳定。供试的7代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05~0.60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且随传代次数增加,菌株的菌丝生长量增大,产孢能力降低和对桑天牛幼虫致病能力降低等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提示,可利用RAPD技术进行桑天牛幼虫致病性白僵菌菌株退化的早期遗传检测。
- 李会平魏晓鹏岳素红
- 关键词:白僵菌传代RAPD分析致病力
- 球孢白僵菌耐吡虫啉突变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被引量:1
- 2014年
- 球孢白僵菌是桑天牛的生物防治菌种,选育对杀虫剂吡虫啉耐受性较强的球孢白僵菌突变株,有益于利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效应防治桑天牛。在含吡虫啉的平板培养基上,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进行诱变处理,分离筛选到对吡虫啉敏感性明显降低的突变菌株Bb00-UVY1、Bb00-UVY4和Bb00-UVY7,吡虫啉对3个突变菌株的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3.35、8.84和12.40倍。对其它杀虫剂的交互耐受性试验表明,突变株Bb00-UVYl与Bb00-UVY7对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毒死蜱、灭幼脲和氯氰菊酯的交互耐受性更好,这4种杀虫剂对2个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在3.08%-12.10%和3.24%~10.21%之间。耐药稳定性试验表明,突变菌株Bb00-UVY1和Bb00-UVY7经连续6次转接后,对吡虫啉的耐受性变化不大,表明突变菌株经传代培养其耐药性能够稳定遗传。
- 岳素红卢振起刘存亮李会平苏筱雨卜志国赵恒刚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吡虫啉耐药性
- 桑天牛生物防治专用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被引量:4
- 2013年
- 白僵菌是蛀干害虫桑天牛的生物防治菌种。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生防用白僵菌菌株Bb00进行诱变,筛选出几丁质酶活力高的突变株,再测定其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获得毒力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Bb00-3和Bb00-4。用这2个菌株的1×108mL-1孢子悬液喷施桑天牛幼虫,至处理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6.75%和79.95%,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13 d和4.46 d,与出发菌株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突变株Bb00-3经继代培养6代,每代的产孢量始终高出相应代数出发菌株的1倍以上,6次继代过程中亦没有出现致病力的明显降低,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 卢振起黄秋娴李雯王婧李会平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紫外线诱变桑天牛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