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GXNSFAA053069)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仕训骆文华李祥军代文娟唐文秀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广西火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以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Hsue)Hsue]叶片为试料,比较了改良CTAB法、试剂盒法和改良SDS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及对干燥叶和鲜叶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杂质少,适合广西火桐基因组DNA的提取。改良SDS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无完整条带,质量较差,不适合广西火桐基因组DNA提取。硅胶干燥90 d的叶样和新鲜叶样所得的基因组DNA纯度相当,产率前者多于后者。
- 骆文华黄仕训马虎生符支宏代文娟唐文秀盘波赵博
- 关键词:基因组DNA
- 广西火桐自然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被引量:16
- 2015年
- 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 10个自然种群和1个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用10个引物从广西火桐总DNA中共扩增出6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1条。自然种群中以维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三叠岭瀑布种群最低。自然种群的总遗传变异Ht为0.281 5,种群内遗传变异HS为0.076 4,种群间遗传变异为0.205 1,基因流为0.183 2。迁地保护种群的HEt和HES均为0.118 8。自然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731 9),种群间变异占主导地位。合并后的自然种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RPPB)、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高于迁地保护种群,分别为85.00%和31.67%、0.284 1和0.118 8、0.428 5和0.175 7。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火桐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未能涵盖整个种群。建议从多个自然种群中收集种子,尽可能多的采集样本,分区育苗种植,以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
- 骆文华代文娟刘建胡兴华李祥军黄仕训
- 关键词:野生种群ISSR
- 濒危植物广西火桐扦插繁殖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进行不同激素、激素浓度、扦插基质、扦插时间对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种类、扦插时间对广西火桐扦插成活率有着显著影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火桐最适宜的扦插时间是4月;采用去叶的1年生枝为插穗,以1 000 mg/L IBA激素处理20 s后插于以河沙为基质的插床中,阴蔽度为70%,成活率最高。
- 骆文华邓涛黄仕训李祥军唐文秀
- 关键词:濒危植物扦插繁殖成活率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