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K55B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76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山有马强宋晋东孙柏涛金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地震
  • 3篇地震预警
  • 2篇震级
  • 2篇瑞雷波法
  • 2篇铁路
  • 2篇烈度
  • 2篇抗震
  • 2篇剪切波速
  • 2篇高速铁路
  • 2篇RAPID
  • 2篇波法
  • 2篇波速
  • 1篇带通
  • 1篇带通滤波
  • 1篇带通滤波器
  • 1篇地理标记语言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损失
  • 1篇地震损失评估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黑龙江省水利...
  • 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6篇李山有
  • 3篇孙柏涛
  • 3篇马强
  • 3篇宋晋东
  • 2篇金星
  • 2篇卢建旗
  • 2篇李伟
  • 1篇于海英
  • 1篇刘启方
  • 1篇林岩钊
  • 1篇孙平善
  • 1篇王自法
  • 1篇黄艳
  • 1篇王延伟
  • 1篇韦永祥
  • 1篇朱耿青
  • 1篇谢志南
  • 1篇陈绯雯
  • 1篇谢礼立
  • 1篇王艳茹

传媒

  • 7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Earthq...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6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预警中两种利用卓越周期估算震级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地震P波初始信息快速估算震级是地震预警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地震预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卓越周期估算震级方法:τpmax方法和τc方法。为了评估这两种方法哪一种震级估算精度更高,文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估算震级时间窗以及不同的滤波频带,利用震级范围4.1~7.9的22次地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本文计算得到的τpmax值和τc值与震级之间均存在线性比例关系,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相同的0.075~3 Hz带通滤波条件下,利用P波触发后3 s地震记录计算的τc值可获得最优的震级估计结果,τc与震级的相关系数为0.78,标准差为0.16。仅经过0.075 Hz高通滤波得到的τpmax值与震级的线性相关度比0.075~3Hz带通滤波得到的τpmax值与震级的线性相关度低,而是否经过低通滤波对τc值与震级的线性比例关系没有影响。建议在地震预警系统中优先采用3 sτc方法作为震级估算方法。
宋晋东李山有
关键词:地震预警震级滤波
基于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地震损失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12年
地震烈度速报数据所含信息量丰富,涵盖地震仪器实测峰值加速度(PGA)信息、地震烈度衰减信息、场地影响因子校正信息等。将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应用于灾情评估中,可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性。对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部分数据进行格网化处理,在已有易损性模型和地震损失评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理数据服务(Geodata Services)技术获取烈度速报信息数据,开发了基于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地震损失评估系统。
朱耿青孙柏涛黄宏生张桂欣林岩钊王辉山
关键词:地震烈度地震损失评估ARCGISSERVER地理标记语言
中国地震仪器烈度滤波器的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在充分理解吸收日本JMA滤波器设计特点的基础上,由单自由度动力平衡方程入手,利用两高通滤波器相减可得到带通滤波器的方法,通过调整平衡方程参数进行了滤波器的设计,通过对日本滤波器进行模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双向递归的方法解决了时域递归方程中的相位畸变问题,最终完成中国仪器烈度滤波器的设计。
康兰池金星励进
关键词:带通滤波器
Rapid estimation of fault rupture extent using envelopes of acceleration
2013年
We present a new strategy to estimate the geometry of a rupture on a finite fault for rapid reporting of seismic intensity. We use envelope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which were presented by Huo et al. (Acta Seismol Sin 16:519-525, 1994). An important base of this work is the fault finiteness theory. We propose a new model to simulate high-frequency motions from earthquakes with large rupture dimension. The envelope of high-frequency ground motion from a large earthquake can be expressed as a rootmean-squared combination of envelope functions from smaller earthquakes. We use simulated envelopes of ground acceleration to estimate the direction and alongstrike length of a rupture. Using the Wenchuan and Jiji (Chi-Chi) earthquake dataset, we parameterize the fault geometry with an epicenter, a fault strike, and along-strike rupture lengths. So this methodology seems quite appropriate for the rapid reporting systems of seismic intensity.
Lan-Chi KangXing JinJun LiYi QiuYong-Xiang Wei
Rapid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loss based on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design and realization
2013年
As a result of our ability to acquire large volumes of real-time earthquake observation data, coupled with increased computer performance, near real-time seismic instrument intensity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ground motion data observed by instruments and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By combining vulnerability study results from earthquake disaster research with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models, we can estimate the losses caused by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ecision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test progress on the methods of rapid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 new method involving seismic instrument intensity rapid reporting to estimate earthquake loss is proposed and the relevant software is developed. Finally, a case study using the ML4.9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in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on March 13, 2007 is given as an exampl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Hongsheng HuangLin ChenGengqing ZhuLin WangYanzhao LinHuishan Wang
日本新干线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被引量:21
2012年
地震是一种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为了减轻地震对高速铁路造成的灾害,建设高速铁路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详细介绍了较为成熟的日本新干线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发展历史、系统组成、紧急处置流程、报警方式、震源参数与紧急处置范围的确定方法,以及该系统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中的紧急处置过程,旨在为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宋晋东李山有马强
关键词:新干线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
高速铁路地震防灾系统的应急处置范围确定被引量:11
2013年
我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同时也是地震多发国家,为保证地震作用下的行车安全,高速铁路拟安装地震防灾监控系统,系统通过布设在铁路沿线的强震仪,采用加速度阈值触发方式报警。台站阈值触发后的应急处置范围确定是高速铁路地震防灾系统的基础问题,本文通过地震对铁路线的影响及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分析,考虑一定的安全冗余,得到不同阈值下的动态应急处置范围半径,并以京石武高速铁路为例,分析处置范围的合理性。
马强李山有于海英宋晋东
关键词:高速铁路
施甸盆地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是地震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早期的盆地地震动模拟主要采用二维模型,不能反映真实的盆地地震波传播。近年来,三维盆地地震动模拟成为盆地效应研究的主要方法。合理的三维盆地速度结构模型是研究的必要基础。施甸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典型小型盆地,其地震动研究对于探讨小型盆地地震动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施甸县城小区化的研究基础上,基于盆地内24个钻孔的土样和波速测量结果,探讨了盆地覆盖层的分布规律,给出了盆地内典型的第四纪覆盖层剖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施甸盆地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为研究历次地震中施甸盆地地震动异常和分析小型盆地地震动放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刘启方李雪强孙平善
关键词:断层剖面三维速度结构
大跨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非线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分析了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效应和材料非线性效应对成桥状态内力、变形和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跨斜拉桥的受力状态中,主要是材料非线性对桥梁主塔和主梁弯矩、位移的影响,而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则并不明显。
黄艳阚明辉王自法王延伟
关键词:大跨斜拉桥
基于瑞雷波法的都江堰市区场地剪切波速结构被引量:6
2012年
场地剪切波速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因此,本文通过多道面波法对都江堰市区进行了剪切波速调查,为都江堰市区的建筑抗震设计及汶川地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文中利用多道面波分析方法在都江堰市区(E:103°35’~103°41’,N:30°57’~31°02’)布置了35个面波测点进行场地剪切波速结构和覆盖层厚度的调查,测点间距约2 km。获得了都江堰市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VS20)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分布。结果显示,都江堰市区的等效剪切波速介于267m/s与389 m/s之间;覆盖层厚度在6~20 m之间。另外,本文利用欧美规范的方法计算了都江堰市区的5 m至20 m的平均剪切波速(TAV),通过对比各个深度的平均剪切波速发现,各个深度的平均剪切波速和VS20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利用这一特征,本文建立了都江堰市区利用不同深度的平均剪切波速估计VS20的经验公式(VS20=(a±Δa)+(b±Δb).VSz+σ)。利用这一经验关系式可以在都江堰市区钻孔深度或其它测试深度达不到20 m的情况下估计VS20。
卢建旗李山有李伟
关键词:剪切波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