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1KJ120)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庞刚韩卉胡玉婷孟庆玲朱有余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研究眼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为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30例(60侧)成人颅底湿性标本的眼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大小及毗邻关系。结果:①眼动脉分别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起始部的前上壁(占93.34%)、海绵窦段前部(占3.33%)或脑膜中动脉(占3.33%),起始处外径为(1.46±0.40)mm。②眼动脉在视神经管内行于视神经下方、管底硬脑膜鞘内,在视神经管颅口处62.50%位于视神经内下方,在视神经管眶口处85.72%位于视神经外下方。③眼动脉眶内段分为3段,并形成2个弯曲。④视网膜中央动脉起始位置不恒定,起始处外径为(0.57±0.12)mm。结论:熟悉眼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有利于眶尖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时避免损伤眼动脉及其分支。
- 朱友余庞刚石献忠胡玉婷孟庆玲韩卉
- 关键词:眼动脉显微解剖
- 眶尖区多层螺旋CT解剖学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眶尖区的多层螺旋CT(MSCT)解剖,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MSCT及三维显示技术观察10例(20侧)正常志愿者眶尖区。结果:MSCT及三维显示技术对眶尖区骨性结构显示良好。以Reid基线为准,80%的视神经眶内段和管内段可在同一层面上全程显示。结论:MSCT及三维显示技术是活体研究眶尖区形态大小的最佳方法之一。外伤性骨折时应以CT检查为首选。
- 韩卉庞刚胡玉婷高斌夏春华朱友余侯立胜
- 关键词:三维显示技术MSCT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活体研究视神经
- 15例成年国人颞骨内部结构CT解剖学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成年国人颞骨内部解剖结构的CT重建图像,为临床耳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应用Picker5000螺旋CT机,平行于听眦线扫描,应用VoxelQ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及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多角度旋转观察颞骨内部解剖结构。结果:MPR能在不同切面显示耳蜗、半规管、内耳道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等结构,显示率为100%;SSD能清晰显示颞骨重要的骨性结构,如内耳门、颈静脉孔等,冠状位切割后的SSD图像能生动地显示锤骨、砧骨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CTVE可模仿内窥镜从外耳向中耳移动,清晰显示骨性外耳道、鼓室内侧壁及听骨链等结构。结论:MPR可行多方位重建,有助于耳颞部病变的全面了解,是轴位CT良好的补充;SSD、CTVE可准确、立体的观察颞骨内部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医学教学等具有指导意义。
- 孟庆玲韩卉柏亚朱有余张媛媛庞刚
- 关键词:颞骨螺旋CTMPRSSDCTVE
- 15例成年国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MRI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图像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成年国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图像,观测内耳主要结构磁 共振成像(MRI)的正常解剖测量值,为临床耳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5名健康 志愿者,使用GE signal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环行耳颞部线圈,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FSE T2W1)(水成像) 及脂肪抑制技术,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原始扫描图像行MIP三维重建,多角度旋转对内耳主要结构进行解 剖学观测。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IP三维重建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膜迷路及内 耳道的解剖结构,其中3个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蜗管及内耳道呈高信号。测量结果内耳主要结构均无显著的 侧别差异。 结论 临床MIP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的结构,为成年国人内耳主要结
- 韩卉孟庆玲柏亚朱有余张嫒媛胡玉婷庞刚吴连仲
- 关键词:内耳内耳道磁共振成像(MRI)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
- 翼腭窝区的高分辨力CT三维重建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翼腭窝区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该区疾病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行HRCT扫描后,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和遮盖表面显示法(SSD)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翼腭窝区骨性结构。结果:HRCT扫描及MP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的形态特征,SSD重建图像能满意显示翼腭窝区骨性结构的立体解剖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HRCT轴位扫描与MPR、SSD相结合可直观、立体、清晰地显示翼腭窝区结构。
- 韩卉胡玉婷庞刚高斌孟庆玲朱有余
- 关键词:三维重建高分辨力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