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Z3-E0551)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琳梁旭方林群胡永乐李光照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长治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转移酶
  • 4篇谷胱甘肽
  • 4篇谷胱甘肽S-...
  • 3篇养殖
  • 3篇鱼类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2篇淡水
  • 2篇淡水鱼
  • 2篇淡水鱼类
  • 2篇养殖鱼
  • 2篇藻毒素
  • 2篇水鱼
  • 2篇全序列
  • 2篇微囊藻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基因克隆
  • 2篇贝类
  • 2篇CDNA全序...
  • 1篇蛋白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作者

  • 5篇林群
  • 5篇梁旭方
  • 5篇王琳
  • 4篇胡永乐
  • 3篇李光照
  • 2篇黄燕
  • 1篇李观贵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水产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淡水鱼类GSTR基因微囊藻毒素活体诱导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对MC-LR的去毒能力与其肝脏Ⅱ相去毒酶GSTR基因诱导型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实验鱼活体腹腔注射亚致死量MC-LR(50μg/kg),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外参照,测定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如鲢鱼、尼罗罗非鱼、草鱼)肝脏8h、24hGSTR基因mRNA诱导表达水平。结果:对毒素耐受能力强的淡水鱼类(如鲢鱼、尼罗罗非鱼)8h肝脏GSTR表达升高,24h表达显著降低;而对微囊藻毒素高度敏感的淡水鱼类(如草鱼)8h、24h肝脏GSTR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肝脏GSTR基因诱导型表达的高低可能与其肝脏去毒能力有关,这将为深入探讨淡水鱼类MC-LR去毒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黄燕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谷胱甘肽S-转移酶淡水鱼类
养殖鱼类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2009年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代谢多种内源或外源毒性物质之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end point test)是基于不同毒物最终均将导致鱼体肝脏去毒酶GSTs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固定方法检测GSTs基因表达水平这一个指标即可反映生物体受不同毒物的污染情况。通过采用该检测技术可以简便而可靠检测淡水鱼类体内所含的毒物含量,进而确定了淡水养殖鱼类的食用安全问题。
符云叶卫林群王琳梁旭方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毒物
斑鳢等鱼贝类去毒相关基因的克隆
2008年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得到斑鳢、鲢鱼CYP1A与斑鳢HSP70基因cDNA的核心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908bp、902bp、684bp,分别编码302、300、228个氨基酸;还克隆得到斑鳢、近江牡蛎GPX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720bp、727bp,分别编码119、232个氨基酸.多个重要养殖水生动物的去毒相关基因的成功克隆,为水产养殖动物去毒相关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研究以及今后定向筛选高食用安全保障的水产品奠定基础.
林群梁旭方王琳胡永乐李光照
关键词:基因克隆水产养殖动物水产品安全
3种淡水鱼GSTR的cDNA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比较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能力与其肝脏II相去毒酶Alpha-及Rho-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组成型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RT-PCR及RACE方法成功克隆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肝脏Rho-GST(GSTR)基因cDNA全序列.应用半定量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外参照,研究鲢鱼、尼罗罗非鱼、草鱼肝脏Alpha-GST(GSTA)及GSTR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表明,3种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基因GSTR序列全长分别为1 078 bp、904 bp、1 104 bp.鲈形目鱼类的罗非鱼GSTR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而鲤形目鱼类的鲢鱼、草鱼GSTA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可见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GST基因组成型表达的高低可能与3种淡水鱼类生态习性及去毒能力有关,但对于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去毒能力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黄燕梁旭方王琳林群胡永乐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谷胱甘肽S-转移酶CDNA全序列淡水鱼类
斜带石斑鱼alpha型与rho型GST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II相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等海水鱼类机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肝脏alpha-GST(GSTA)、rho-GST(GSTR)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肝脏GSTA基因cDNA全长1008bp,编码223个氨基酸;GSTR基因cDNA全长1002bp,编码225个氨基酸.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斜带石斑鱼与鲤鱼、斑马鱼GSTA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而GSTR为鱼类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较低.
胡永乐梁旭方林群李光照李观贵王琳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
近江牡蛎等7种养殖鱼虾贝类参照基因β-肌动蛋白cDNA序列的克隆与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为进一步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肝脏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近江牡蛎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343bp,其中5′、3′非翻译区(UTR)分别长68bp、144bp,开放阅读框(ORF)为1131bp,编码376个氨基酸.实验同时成功获得了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斑鳢(Channa maculata)、胡子鲶(Clarias fuscus)、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6种重要淡水养殖动物肝脏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的核心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所获基因与其它动物类群的β-肌动蛋白基因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6%以上,表明软体类、节肢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等不同类群动物β-肌动蛋白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软体类、节肢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分类与传统的分类基本一致.
林群梁旭方王琳李光照胡永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