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249) 作品数:9 被引量:53 H指数:4 相关作者: 温成平 李海昌 黄琳 刘芬芬 谢志军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新华医院 浙江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产后风湿“血郁同病”的病因病机探索 被引量:23 2015年 产后风湿是一种常见的妇人产后病,临床上以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血虚、血瘀及情志郁结等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文章从"血郁同病"角度对产后风湿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情志因素对本病病因病机的影响,认为产后风湿的发生以血虚血瘀为本,但在现代社会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下,情志因素对其病情及病程的发展影响作用尤为重要,同时指出"血""郁"同治,即中药治疗联合心理疗法对本病治疗的重大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羊维 刘芬芬 包洁 孙静 曹灵勇 温成平 于淑娟关键词:产后风湿 血虚 血瘀 情志 病机 基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雌激素及其受体α、β的失衡 被引量:1 2015年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阴平阳秘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平衡是疾病治疗的总原则。现代免疫学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消长平衡、互根互用的关系。中医药通过调节ERα/ERβ间的"阴阳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目的。 周明倩 李海昌 温成平关键词:阴阳 中医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激素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型调查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型特点,为其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调查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门诊治疗的160例SLE使用激素不同阶段的患者,分析其证型及中药使用特点。结果:160例SLE患者共有36例处于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阶段(首始期),75例患者处于激素维持量期,49例患者处于激素减量期。激素使用首始期患者中医证型以热毒炽盛证、瘀毒阻滞证和阴虚内热证为主,激素减量期以阴虚内热证和瘀毒阻滞证为主,激素维持量期以肝肾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在激素治疗首始阶段,主以解毒清热、固护阴液之品;激素减量期,用药以活血化瘀、养阴解毒为主;激素维持量期,中药以解毒滋阴、补养肝肾为主。结论: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应用阶段、减量期和维持量期中医证型不同,对应中药的使用特点也不同。 黄琳 鲍玺 温成平关键词:红斑狼疮 中医药治疗婴儿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体会 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11个月,因“面部斑丘疹5个月;四肢红色斑丘疹伴鳞屑4个月”于2012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出生6个月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部少量红色斑丘疹,初时外院以“过敏”治疗,曾用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涂抹无效。数周后出现短暂发热至38.5℃, 汪洋 温成平关键词:中医药治疗 病案 雌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014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是其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雌二醇对T、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其Th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诸多环节。 李海昌 温成平 谢志军 韩春雯关键词:雌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调节 伏邪学说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的分析,提出SLE发病的伏邪致病理论。文章详细研究伏邪学说理论源流与伏邪的特点,从伏邪发病与SLE的病因病机,及从伏邪病位与SLE的多发症状等方面入手,探寻SLE发病与伏邪的关联,并结合SLE临床主要症状予以讨论。 孔祥聿 黄琳 李海昌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伏邪 发病机制 基于TGF-β-MAPK信号通路探讨狼疮定对SLE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狼疮定对MRL/lpr狼疮模型鼠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APK信号通路上的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狼疮定治疗SLE的内在机制,为治疗SL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MRL/lpr狼疮模型鼠,取小鼠脾脏组织,提取其淋巴细胞总蛋白,再对提取总蛋白行浓度测试,然后根据蛋白浓度上样,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法对小鼠各组脾脏淋巴细胞TGF-β2蛋白进行电泳实验结果示,正常组TGF-β2表达极少,而模型组表达明显升高,而中药组表达明显下降。正常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JNK表达含量很少,而中药组表达很高,但中药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下降。正常组Erk表达很高,狼疮小鼠模型组表达下降,中药组用药后,Erk表达仍较少,与模型组区别度不明显。结论以TGF-β-MAPK信号通路为基础,根据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发现,狼疮定影响MRL/lpr狼疮模型鼠脾脏淋巴细胞总蛋白的表达,可能是狼疮定治疗SLE的机制。 徐晨婷 李海昌 谢志军 温成平关键词:MRL/LPR WESTERN BLOT 双波长RP-HPLC测定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双波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测定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C18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溶液(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阿魏酸和异阿魏酸325 nm,芍药苷为275 nm,柱温25℃。结果: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5~15.0μg.mL-1(r=0.9999)、0.25~25.0μg.mL-1(r=0.9994)和1.50~60.0μg.mL-1(r=0.999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1%,98.3%,100.1%。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同时测定。 吕惠卿 张小平 涂继方 李祖光 温成平关键词:阿魏酸 异阿魏酸 芍药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中医治疗狼疮肾炎的文献,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中,涉及中药196味,累计使用1276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共29味,累计使用频次702次,累计频率55.02%;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5类药使用较多,累积频率达84.41%;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狼疮性肾炎多用清热药凉血解毒、补虚药益气养阴,兼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等共同治疗。 马俊辉 刘芬芬 黄琳 温成平关键词:中药治疗 狼疮性肾炎 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