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星火计划(2011GA781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小红陈瑶生谢水华赵云翔张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本文对华南地区4个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数据进行分析,被动淘汰比例达79.55%,主动淘汰占20.45%。被动淘汰以繁殖障碍、肢蹄疾病和采食停滞3种类型淘汰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淘汰头数的34.94%、26.73%和5.19%。淘汰母猪平均胎次为5.46,第一胎淘汰比例达到15.4%。季节对生产母猪淘汰有显著影响,因繁殖障碍淘汰的母猪数量在5和6月淘汰最多,因肢蹄疾病淘汰的在1月份最多。提示猪场应针对季节和猪群做好预防和管理,加强后备猪管理,从而提高母猪使用年限和生产效率。
- 赵云翔巩振华胡君利陈清森江科曾检华姚艳平莫德林陈瑶生刘小红
- 关键词:母猪淘汰繁殖障碍肢蹄疾病胎次
- 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Ⅰ):现状与问题被引量:12
- 2014年
- 本文将以74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近年来的育种数据分析为重点,结合部分核心场的场内选育数据,探讨我国生猪种业的区域布局、核心群规模与品种结构、种猪系谱管理、数据合理性与平衡性、种猪登记与性能测定、测定猪选择、遗传联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 刘小红李加琪张勤赵云翔谢水华陈瑶生
- 关键词:种猪育种生产管理
- 引进丹麦种猪生产性能与适应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本研究对2011年12月从丹麦引进的510头种猪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生产性能测定,并对母猪淘汰率、肢蹄病发生等适应性情况进行跟踪。结果表明,随着近几年猪场环境设施改善,丹麦种猪可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华南地区高温多湿的环境,保持了丹麦种猪繁殖力强、发情症状明显、母猪哺乳性能好等优良特性。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窝产总仔数分别为9.07±3.06、14.42±4.43头和16.02±3.94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7.04±2.57、12.11±3.90头和13.75±3.68头,初生窝重分别为11.37±3.63、16.31±4.95 kg和18.85±4.73 kg;公猪达100 kg日龄分别为140.47±6.98、153.36±8.71 d和158.99±9.94 d,校正100 kg背膘分别为9.27±1.10、9.53±1.21 mm和10.05±1.30 mm;母猪达100 kg日龄分别为149.38±7.18、160.72±10.73 d和164.22±10.18 d,校正100 kg背膘分别为9.39±1.30、10.26±1.55 mm和10.63±1.47 mm。引进的丹麦种猪与华南地区其他种猪相比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优良的育种素材。
- 谢水华陈文芳陈瑶生李颂潮刘小红
- 关键词:新丹系繁殖力适应性
- 龙宝1号猪品种(配套系)培育概述被引量:3
- 2014年
- 1来源
龙宝1号猪配套系是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等单位经过13年时间培育完成的。通过陆川猪、隆林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品种间的6种不同杂交组合试验,确定大长陆三元杂交为最优配套组合。在专门化品系培育过程中,运用现代猪育种原理与方法,以广西名优地方猪种陆川猪为育种素材培育了母系母本(LB33),重点对繁殖性能、肉品质和适应性进行选育;利用公司庞大的瘦肉型猪育种体系,
- 陈清森
- 关键词:品系培育配套系育种体系三元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