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2010D01)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马勇李静李静王柯朱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葡萄膜
  • 2篇葡萄膜炎
  • 2篇前葡萄膜炎
  • 2篇细胞
  • 2篇膜炎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角膜
  • 2篇角膜内皮
  • 2篇角膜内皮细胞
  • 1篇眼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前列素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曲伏前列素
  • 1篇噻吗洛尔
  • 1篇细胞密度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3篇马勇
  • 2篇孙烨
  • 2篇孙烨
  • 2篇王建萍
  • 2篇薛雨顺
  • 2篇马勇
  • 2篇郭中兰
  • 2篇朱涛
  • 2篇王柯
  • 2篇李静
  • 2篇李静
  • 1篇程燕
  • 1篇赵燕麟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噻吗洛尔和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比较噻吗洛尔和布林佐胺辅助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或高眼压(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使用曲伏前列素单剂药物治疗6周后眼压>18mmHg(1kPa=7.5mm-Hg)的POAG及OH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40眼)加入10g·L-1布林佐胺滴眼液(每日2次),对照组40例(40眼)加入5g·L-1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随访2周、8周、14周、20周、26周的眼压、血压、心率,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26周检测与基线对应的相关参量,包括视野、视觉电生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盘沿面积、泪液功能等。计算26周时眼压≤18mmHg患者百分比。结果两组眼压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降眼压持续平稳,对照组眼压于20周后出现上升趋势。24h眼压描记显示治疗组降眼压稳定,昼夜眼压平稳,对照组夜间眼压控制欠佳。2组对患者血压无影响,治疗组对患者心率无影响,对照组在联合用药20周始出现心率抑制。联合用药后对照组视野光敏感度下降,泪膜稳定性下降,治疗组无明显异常。治疗组常见的副作用是眼部刺激症状、味觉异常、口干等,对照组副作用是眼异物感、干涩等。结论曲伏前列素单剂治疗不足时,添加布林佐胺和噻吗洛尔均能进一步降低眼压,布林佐胺长期及短期眼压波动幅度均比噻吗洛尔小,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小。
王建萍赵燕麟马勇朱涛程燕车选义赵桂娥王柯
关键词:青光眼曲伏前列素噻吗洛尔眼压
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消退后,KP(-),作为B组;将对侧未发病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三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量:包括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频数(hexagonality,HG)、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size,AVG)、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比较三组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CD减少,AVG,SD,CV,CCT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消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减少,C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与炎症消退组比较:HG减少,CV,CCT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CV,HG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的新鲜KP可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炎症消退后角膜厚度正常,细胞形态的改变持续存在。
王建萍马勇马勇马勇薛雨顺李静朱涛王柯
关键词:前葡萄膜炎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
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计算机图像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15例(115眼),分为首次发病组(45例)、首次复发组(35例)、多次复发组(35例),并将首次发病组按病程分为2~4周组、4~8周组、8~12周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35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发病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3.8±5.4)%、(33.8±5.4)%,与正常对照组(55.7±5.7)%、(31.6±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复发组最大细胞面积、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9.8±103.0)μm2、(34.3±6.1)%、(53.2±6.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次复发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2~4周组、4~8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2~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其余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对角膜内皮有明显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与前葡萄膜炎发病频数呈正相关,与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王建萍马勇马勇马勇朱涛李静郭中兰王柯
关键词:前葡萄膜炎角膜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