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744)
-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3
- 相关作者:段华张恒辉王永军张颖王丽平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8月对41例子宫腺肌症行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随访术后月经量,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症状,对复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月经量评分采用图示出血评分(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LAC),术后PBLAC评分(32.4±9.7)分,与术前(230.2±69.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163,P=0.000)。41例术前均有进行性加重痛经症状,痛经程度评分为(7.2±2.3)分,术后3个月痛经程度评分(1.2土0.8)分,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754,P=0.000)。6例术后1~2年再次出现痛经症状,复发率14.6%(6/4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子宫体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病程不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月经量增多及痛经症状。
- 彭燕蓁张玮段华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复发
- 雌激素受体-α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中的表达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α在子宫腺肌病(ADS)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子宫肌层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北京妇产医院2009年5月至11月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标本共41例,分为ADS组20例和子宫肌瘤组(对照组)21例,结合组织解剖和免疫组化定位并获取EMI肌层,对其EMI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 ,检测Erα在两组EMI肌层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EMI平滑肌细胞于培养后48~72 h即贴壁生长,细胞群呈长梭形、束状或栅栏状排列,细胞生存力良好;(2)Erα在ADS组EMI肌层中的表达无明显周期性变化,在对照组EMI肌层中的表达存在周期性变化,其中在子宫内膜的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3)Erα在增生期ADS组(0.180±0.023)与对照组(0.190±0.02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泌期ADS组(0.17±0.03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12±0.0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在ADS子宫的EMI中失去周期性表达,与ADS的雌激素调节异常有关.
- 王珺张恒辉段华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雌激素受体
- 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游离Ca^2+调节模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6例,其中子宫内膜增殖期9例、分泌期7例。取其EMI平滑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以Ca^2+荧光探针负载平滑肌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10^2、1×10^3、1×10^4、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作用后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以Ca^2+荧光强度表示)的变化,选择最佳浓度雌二醇。以最佳浓度雌二醇分别联合17β雌二醇-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17β-E2-BSA)、ER拮抗剂——氟维司群(ICI182780)、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G蛋白活化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者分别为17β-E2-BSA组、ICI182780组、CHX组和PTX组,以仅用最佳浓度雌二醇处理者为上述各组的相应对照组,观察雌二醇作用后增殖期、分泌期EMI平滑肌细胞以及各组EMI平滑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1)EMI平滑肌细胞培养24h后即贴壁生长,状态良好。(2)1×10^2~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均能在1min内引起细胞内Ca^2+荧光强度迅速升高,分别为275±16、449±18、615±36、641±47,其中1×10^4pmo]/L与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作用下细胞中Ca^2+荧光强度增幅最明显,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选择1×10^4pmol/L为最佳雌二醇浓度。(3)1×10^4pmol/L浓度雌二醇作用于增殖期与分泌期EMI平滑肌细胞,两者Ca^2+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β-E2-BSA组与CHX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分别为646±32和602±31,与各自相应对照组(分别为513±26和617±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X组与ICI182780组分别为188±20和302±11,与各自
- 王丽平汪沙张颖王永军张恒辉常亚楠李国力段华
- 关键词:雌二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
-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雌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多个系统中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作用。近来许多研究证实,除了传统的介导基因组信号通路的雌激素受体(ER)-ERα和ERβ外,还存在着新型的调节非基因组信号的ER-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它能够参与多种细胞的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尽管它们有时存在交叉作用,但GPR30的功能与经典受体明显不同,它在雌激素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 王丽平张颖王永军段华
- 关键词:GPR30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