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699)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龚树生陈沛付勇王国鹏李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面神经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神经核
  • 2篇神经元
  • 2篇面神经核
  • 2篇FACIAL
  • 1篇递质
  • 1篇电图
  • 1篇断伤
  • 1篇兴奋性
  • 1篇亚单位
  • 1篇神经递质
  • 1篇神经递质受体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图
  • 1篇神经麻痹
  • 1篇受体
  • 1篇受体亚单位
  • 1篇瞬目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沛
  • 3篇龚树生
  • 1篇包敏
  • 1篇俞善纯
  • 1篇薛秋红
  • 1篇谢静
  • 1篇李欣
  • 1篇王国鹏
  • 1篇付勇

传媒

  • 1篇解剖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的塑形改变
2008年
面运动神经元接受、传导和整合各种传入与传出信息,它的功能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面神经损伤后的变性过程与再生质量。故了解相关研究进展,探讨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在面瘫后遗症产生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获得更好的修复重建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沛龚树生
面神经核内塑形变化在面瘫后遗症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探讨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32只,面神经断伤吻合建立面瘫模型,采用尼氏染色与神经逆行荧光示踪技术,观察面瘫60d后健患两侧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面瘫后90d时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面瘫后健患两侧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仅有神经元分布区域的缩小趋势,尼氏染色与超微观察均未发现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有坏死与凋亡样改变。但患侧代表轴索成功再生的荧光金(FG)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健侧明显减少(P<0.05),提示核内存在未被FG逆行标记但被尼氏染色的未达靶神经元。2.面神经颞支与颊支的荧光红(FR)与FG逆行示踪发现,面神经核颊支支配区内错位分布支配颞支的神经元,患侧的错位神经元比例较健侧增加(P<0.05)。同时,患侧面神经核内还出现代表轴索芽生,同时支配颞颊支的荧光双标神经元。结论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的塑形中,除轴索芽生与迷向再生影响瘫后功能恢复外,核内还存在未成功再生的面运动神经元,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也值得深入研究。
陈沛薛秋红付勇谢静李欣王国鹏龚树生
关键词:面瘫运动神经元塑形联带运动尼氏染色
面神经断伤吻合后功能恢复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面部行为、功能学的恢复变化,为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性功能评估手段。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模型,术后每周观察触须拂动与瞬目等面部运动,记录健患两侧面神经电图(ENoG)与瞬目反射(BR)的变化。结果:术后患侧触须拂动与瞬目动作消失,但立即出现细微的触须颤抖,术后1个月左右面部运动开始恢复,2个月时可出现瞬目动作同时耳周肌肉的联带运动。ENoG检测时,术后患侧复合肌动作电位(M波)仍可引出,21d时其潜伏期值开始延长,1个月时达高峰并开始恢复,3、4个月时基本稳定但仍不能恢复至健侧水平,其中28~63d时健患两侧潜伏期值的变化与其他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患两侧M波振幅与刺激强度值变化无明显规律,潜伏期、振幅与刺激强度三值间也无相关性。BR检测时,患侧R1波在术后7、14d消失,1个月后恢复检出,2个月左右可在同侧口轮匝肌处记录到提示联带的R1样肌电反射波(R1oris),此后两者潜伏期值均减低,而且2个月时的R1oris潜伏期值均长于此后各时点值(P<0.05)。结论:ENoG和BR检测方法客观可靠,可用以反映大鼠面瘫模型的面部行为、功能学恢复变化,进一步完善后有助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的相关研究。
陈沛包敏俞善纯龚树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瞬目反射神经电图
Plastic Changes of Synapses and Excitatory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 in Facial Nucleus Following Facial-facial Anastomosis
2008年
The remodeling process of synapses and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 of facial nucleus were observed. Models were set up by facial-facial anastomosis in rat. At post-surgery day (PSD) 0,7,21and 60, synaptophysin (p38), NMDA receptor subunit 2A and AMPA receptor subunit 2 (GluR2)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synaptic structure of the facial motorneurons was observed under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intensity of p38 immunoreactivity was decreased, reaching the lowest value at PSD day 7, and then increased slightly at PSD 21. Ultrastructurally, the number of synapses in nucleus of the operational side decreased,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in P38 immunoreactivity. NMDAR2A mRNA was down-regulated significantly in facial nucleus after the operation (P<0.05), whereas AMPAR2 mRNA levels remained unchanged (P>0.05). The synapses innerv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NMDAR2A and AMPAR2 mRNA in facial nucleus might be modified to suit for the new motor tasks following facial-facial anastomosis, and influenced faci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covery.
陈沛宋俊罗凌惠龚树生
关键词:神经递质受体面神经核NMDA受体亚单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