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75)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怀谷李洪杰王晓鸣李伟张会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纹枯病
  • 2篇小麦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枯病
  • 1篇锈病
  • 1篇叶锈病
  • 1篇杂种
  • 1篇杂种后代
  • 1篇中间偃麦草
  • 1篇条锈病
  • 1篇人工合成小麦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偃麦草
  • 1篇孢囊
  • 1篇孢囊线虫
  • 1篇线虫
  • 1篇小麦种
  • 1篇小麦种质

机构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徐州市农业科...

作者

  • 2篇王晓鸣
  • 2篇李洪杰
  • 2篇陈怀谷
  • 1篇刘太国
  • 1篇刘东涛
  • 1篇张会云
  • 1篇武小菲
  • 1篇李伟
  • 1篇徐世昌

传媒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8份材料对Heterodera avenae和H.filipjevi两种病原线虫都表现抗性反应型,有的材料只抗1种线虫。供试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19份材料表现抗性反应型。9份材料对接种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CY32和CY33均表现抗性反应型,5份材料对叶锈菌小种THT和PHT都具抗性。
武小菲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徐世昌刘太国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抗病性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
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被引量:10
2013年
为鉴定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以及我国小麦品种和育种中间品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并且解析偃麦草染色体与纹枯病抗性的关系,在徐州和南京两个试点,采用田间病圃法对321份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和56份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在徐州试点没有发现高抗纹枯病的种质,但是有52份材料表现中抗反应型,包括34份普通小麦材料,其中萧农8506-1、小偃81、冀植4001、农大195、徐州8913和京东3066A-3的相对抗病指数高于0.7。在南京试点,全部普通小麦材料都不抗纹枯病,只有5份小麦-偃麦草种质表现中抗反应型。部分小麦-偃麦草种质的病情指数不但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和扬麦158,而且还低于抗病对照品种安农8455和宁麦9号,如小麦-中间偃麦草4Ai#2或4Ai#2S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TA3513、TA3516、TA3517和TA3519及小麦-长穗偃麦草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代换系SS767,说明中间偃麦草4Ai#2染色体和长穗偃麦草4J染色体可能与纹枯病病情指数降低有关。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4Ai#2染色体属中间偃麦草的Js基因组,而长穗偃麦草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属J基因组。虽然纹枯病与眼斑病的发病部位和症状非常相似,但抗眼斑病基因Pch1(Madsen)和Pch2(Cappelle-Desprez)对纹枯病无效。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李伟刘东涛张会云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纹枯病抗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