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90024)
- 作品数:16 被引量:644H指数:11
- 相关作者:胡昭玲孙浦阳王自锋张咏华张伯伟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伯明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空间集聚是否总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假定条件下的思考被引量:59
- 2011年
- 本文基于全球85个国家近1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国家内部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文中分别选取了表征空间集聚水平和政府治理水平的度量指标,采用横截面OLS和系统动态GMM的估计方法,主要关注空间集聚变量与收入以及开放程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我们针对不同的假定条件以及具体的分组研究进行全面的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威廉姆森假说"(Williamson hypothesis),表明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集聚的好处将被削弱,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区域公平之间的权衡可能会逐渐失去相关性,在最贫穷国家实施抑制集聚的经济政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此外,开放程度在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有负向效应。
- 孙浦阳武力超张伯伟
- 关键词:经济增长政府治理
- 外包拉大了工资差距吗?——基于行业技术特定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外包行业的技术特定性对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的影响。我们首先建立熟练劳动在行业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技术特定性模型,通过比较静态的研究方法,分别讨论发展中国家承接高技术外包和低技术外包对本国相对工资的影响。实证方面,我们以中国1997—2006年28个工业细分行业为样本来检验行业技术特定性对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认为我国承接的非熟练劳动外包会缩小我国的工资差距,行业的技术特定性会加强外包的工资效应。
- 刘瑶孙浦阳
- 关键词:特定要素模型外包相对工资
-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增值角度的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垂直专业化出口对中国产业附加值的贡献,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低技术、中低技术制造业占有主导地位,中高技术制造业经历了从缺乏地位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转变,高技术制造业仍处于附属地位。
- 张咏华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 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区域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3
- 2014年
- 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对技术进步(TFP)的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实证检验了中国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对TFP的直接"资本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都对TFP有显著的"资本效应";基础设施依托R&D和产业结构的途径而不是通过贸易和FDI的途径产生"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与利用效率、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规模都可以通过R&D的途径显著促进TFP,而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途径显著促进TFP。
- 王自锋孙浦阳张伯伟曹知修
- 关键词: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
- 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链条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测算被引量:11
- 2012年
-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 胡昭玲张咏华
- 关键词:国际垂直专业化东亚生产网络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4
- 2012年
- 笔者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1993年~2009年中国对105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VAR模型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之间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但这种创造效应还较为有限。因此,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发挥其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
- 胡昭玲宋平
-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
- 央行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调节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效与条件改进被引量:27
- 2015年
- 文章采用E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性假设、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条件及运用汇率沟通的时机选择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实际干预能够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并提高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的信誉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但其影响效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干预实践;汇率沟通虽未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但却显著提高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拥有较高的信誉或汇率波动程度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外国官方的施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外部干扰巨大,还没真正达到"以内为主、自我决定"的改革目标。
- 王自锋白玥明何翰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通货膨胀的差异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本文首先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证明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通货膨胀的影响差异,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强于对美国国内物价的直接影响;然后从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渠道发现,资本项目传导较快但经常项目传导时滞较长,而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弱和对外依赖度过高是造成其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
- 王自锋白玥明
-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通货膨胀SVAR模型
-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战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全球化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核心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等稀缺要素已成为关键的战略要素,无优势企业更应该开展以获取先进技术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整合全球的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探讨了技术寻求型OFDI的不同模式,并通过典型行业的技术寻求型OFDI的实践,说明技术寻求OFDI是比"以市场换技术"更为有效的提升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在综合分析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现状、面临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的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提供可借鉴的战略性思路。
- 郑霄鹏赖石成
- 中国企业低价出口之谜——基于企业加成率的视角被引量:202
- 2012年
- 中国企业出口的一个奇怪现象是:出口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从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中国出口价格过低的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并且,长期的出口退税、补贴政策,以及出口企业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过低的重要原因,从而解释了我国企业的低价出口之谜。
- 盛丹王永进
- 关键词:出口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