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TZJF-2008-40)
-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3
- 相关作者:廖洪凯龙健冯业强杨江江李娟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南地区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小生境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12年
- 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带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下所覆盖的土面、石面、石沟、石洞、石缝、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碳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小生境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介于10.6-103.7 g/kg和1.16-6.39 g/kg之间,变幅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下小生境土壤碳氮的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林下小生境土壤碳氮平均含量较草丛增加100%以上,灌木林下小生境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性最小,小生境土壤碱解氮在各植被类型下服从正态分布,有机碳及全氮则服从右偏态分布;小生境相对开放的土面、石面、石坑及石沟普遍较石槽、石缝及石洞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高,而碱解氮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碳氮比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 廖洪凯龙健李娟杨江江冯业强
- 关键词:干热河谷土壤有机碳氮
- 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36
- 2011年
- 研究了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常规土壤及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常规及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裸地<草丛<灌木林<乔木林,常规土壤变幅在7.18~43.42g·kg-1,土面和石坑土壤有机碳变幅分别为6.62~46.47g·kg-1和9.01~52.07g·kg-1;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值均为:裸地<草丛<乔木林<灌木林,同一植被类型下,与常规及土面相比,石坑中土壤POC/MOC值最高;植被在由裸地-草丛-灌木林-乔木林的变化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土壤有机碳主要以砂粒及粉砂粒有机碳形式存在,说明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固碳能力及有机碳稳定性较弱,土壤易受外界干扰而引发有机碳流失,土壤质量存在下降或退化的风险.
- 廖洪凯龙健
- 关键词:植被类型小生境有机碳土壤颗粒
-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下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通过对喀斯特地区乔木林、灌木林和草丛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面、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和石坑7类小生境土壤样品分析测定,探讨了小生境土壤矿物组成及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矿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即从草丛→灌木林→乔木林,小生境土壤中的石英、高岭石基本保持不变,但草丛土壤中的白云石矿物全部消失,灌木林、乔木林土壤中逐渐出现绿泥石;(2)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草丛>乔木林>灌木林。与此同时,以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变异系数为评价因子,分别对乔木林、灌木林及草丛中小生境有机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生境微地貌特征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变异性的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土壤有机碳保护,草丛及灌木林区应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为主;乔木林区则主要是保持现有良好的植被状况,减少人为干扰。
- 廖洪凯龙健李娟杨江江冯业强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矿物有机碳空间异质性
- 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及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 通过对喀斯特山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花椒林、火龙果林、退耕草丛和旱地)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最高,其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
- 廖洪凯龙健李娟
-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养分土地利用方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