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10027)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黄晓云肖芬蓉陈平徐倩李玉泉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政府生态形象塑造探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生态文明为政府形象塑造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其新内容,即在生态危机的形势下,在政府内部树立生态理念,凸显生态职能,塑造政府的生态形象。当前,影响政府生态形象的因素包括理论层面的模糊和实践层面的成效。对于政府来讲,塑造其生态形象可从三方面着手:对于公务员,强化生态理念,统一认识和行动;对于社会公众,认识并尊重其主体性地位,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做好制度安排。
- 肖芬蓉黄晓云
-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府形象
- 从大学生到生态公民: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向度
- 2015年
-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开展生态公民养成教育有其必要性。大学生的特征决定了高校开展生态公民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规模庞大;大学生是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后备军,未来生态企业、生态政府、NGO所需人才将由现在的大学生来充实。高校生态公民的培养以其规模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特征无可替代。
- 肖芬蓉黄晓云
- 关键词:大学生
- 从制度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1
- 2013年
-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的保障.应充分了解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综合运用市场、政策和法治等方面的正式制度和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主要内容的非正式制度,从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安排的决策水平、执行水平和力度等方面完善生态文明的实施机制,还要适当调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组合,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 黄晓云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非正式制度文明观念
- 责任主体视阈下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转型路径
- 2014年
- 低碳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其生活方式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责任主体,提出了发挥其作用对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转型具有的重要意义。
- 黄晓云徐倩
- 关键词:低碳
- 从大学生到生态公民: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向度
- 2014年
-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开展生态公民养成教育有其必要性。而大学生的特征决定了高校开展生态公民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规模庞大;大学生是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后备军,未来生态企业、生态政府、NGO所需人才将由现在的大学生来充实。高校生态公民的培养以其规模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特征无可替代。
- 肖芬蓉黄晓云
- 关键词:大学生
- 浅议低碳背景下高校“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
- 2012年
-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以及低碳背景概念的提出和盛行,高校如何以充分尊重大自然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践行低碳学习和低碳生活的"低碳化"校园文化,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推动和深化"低碳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 杨家玲李玉泉黄晓云
- 关键词:低碳背景低碳化校园文化
- 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抉择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背景下,中国应结合当前实际,在经济发展方式中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正确对待"低碳"和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 陈平黄晓云
-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
- 生态文明研究述评
- 2014年
- 生态文明是一个有待建构的概念,它实际上由生态文明的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两个方面组成,并且不同的生态文明观决定着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发展。
- 黄晓云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文明研究生态文明观社会形态
- 低碳经济与我国生态文明的关系
- 2012年
- 低碳经济与我国生态文明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有相同的关注对象,相容的发展目标,共同的策略手段;同时又层次不同,本质特征不同,利益导向不同。我们应以战略的眼光处理低碳经济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 黄晓云
-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