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40071)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路艳赵玉生陈莹李宗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3篇心肌
  • 3篇缺血预处理
  • 3篇热休克
  • 3篇老年
  • 2篇小分子热休克...
  • 2篇老龄
  • 2篇老龄大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7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预处...
  • 1篇心肌组织
  • 1篇心肌作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缺血
  • 1篇休克
  • 1篇再灌注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清华大学玉泉...

作者

  • 4篇赵玉生
  • 4篇路艳
  • 3篇李宗斌
  • 3篇陈莹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龄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αB-晶体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小分子热休克蛋白αB-晶体蛋白在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αB-晶体蛋白表达与老龄大鼠部分丧失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2~3月龄及24月龄SD大鼠各24只,雌雄不限,分别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老年对照组(n=4)、老年预处理组(n=20)、青年对照组(n=4)、青年预处理组(n=20)。两预处理组予停灌5min、复灌5min,连续3次,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于末次灌注后0、5、15、45和60 min,两对照组于假手术后持续灌流60 m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心肌组织分别匀浆,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αB-晶体蛋白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离心取上清及沉淀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αB-晶体蛋白在可溶性蛋白及不溶性细胞骨架中含量的改变;新鲜冰冻心肌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αB-晶体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αB-晶体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①老龄大鼠αB-晶体蛋白mRNA的基础表达量与青年大鼠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缺血预处理后约15min,其表达在老龄大鼠及青年大鼠均有所增加;②青年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即刻前壁缺血组织αB-晶体蛋白从胞浆(上清液)移至不溶性成分细胞骨架(沉淀),至15 min时大部分移到沉淀中,在45 min时则几乎全部复位到上清中,而老龄大鼠心肌中αB-晶体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未发生明显移位。③免疫荧光检查显示青年大鼠αB-晶体蛋白在缺血预处理后15 min向Z线及润盘部位聚集;老年大鼠中αB-晶体蛋白移位程度与成年大鼠相比明显减弱。结论:老年大鼠心肌组织中αB-晶体蛋白移位能力降低,从而减弱了与各相应蛋白结合的能力,这可能是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路艳陈莹李宗斌赵玉生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老年
缺血预处理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2011年
背景: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尤其是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高表达量对于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已比较明确。但是在老龄大鼠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是否仍具有这种保护作用迄今仍无报道。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在青年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表达的变化。方法:24月龄老龄大鼠及两三月龄青年大鼠在体心脏经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预处理后,于0,5,15,45,60m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心肌组织分别匀浆,分离上清及沉淀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在预处理不同时间可溶性蛋白及不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青年及老龄大鼠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的移位情况。结果与结论:老龄大鼠在缺血预处理后热休克蛋白27和α-B晶体蛋白表达量增加,表明老龄大鼠仍具有正常的基因转录及蛋白合成的能力;与青年大鼠比较,老龄大鼠缺血预处理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移位能力降低,从而减弱了与各相应蛋白结合的能力,限制其保护作用的发挥。提示老年大鼠心肌组织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丧失移位能力,可能是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路艳陈莹李宗斌赵玉生
关键词:老年心肌缺血预处理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对缺血及衰老心肌作用的进展
2006年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是热休克蛋白的亚单位,它在组织中丰富的表达及广泛的保护作用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结构、其自身磷酸化对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肌细胞缺血和衰老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路艳赵玉生
关键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衰老
老龄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热休克蛋白27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27在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变化规律。方法大鼠在体心脏经缺血5 m in、再灌注5 m in(反复3次)预处理后,于0、5、15、45、60 m in取左心室缺血的前壁与非缺血的后壁肌组织分别匀浆,采用RT-PCR方法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青年及老龄大鼠HSP27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的改变情况,离心取上清液及沉淀蛋白分别用W estern B lot检测HSP27在预处理不同时刻可溶性蛋白及不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新鲜冷冻心肌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HSP27,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在缺血预处理后HSP27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情况。结果 (1)经缺血预处理后约15 m in,老年大鼠及青年大鼠HSP27 mRNA的表达即有所增加。(2)青年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后即刻前壁缺血组织HSP27从胞质(上清液)移至不溶性成分细胞骨架(沉淀),至15 m in时大部分移到沉淀中,在45 m in时HSP27则几乎全部复位到上清液中。(3)免疫组织学检查显示青年大鼠HSP27在IPC后15 m in向Z线及润盘部位聚集;老年大鼠中HSP27移位程度与青年大鼠相比明显减弱。结论老年大鼠心肌组织中小分子HSP丧失移位能力,可能是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路艳陈莹李宗斌赵玉生
关键词:老年热休克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