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50-G2)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海金王桂兴刘永新刘奕王玉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牙鲆
  • 5篇微卫星
  • 4篇生长性状
  • 3篇雌核
  • 3篇雌核发育
  • 2篇单倍体
  • 2篇性状
  • 2篇双单倍体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倍体
  • 1篇性状关系
  • 1篇序列标签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遗传相似度
  • 1篇遗传育种
  • 1篇有丝分裂
  • 1篇育种
  • 1篇杂合子
  • 1篇杂交
  • 1篇数量性状

机构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刘海金
  • 9篇王桂兴
  • 8篇刘永新
  • 6篇刘奕
  • 5篇王玉芬
  • 3篇陈晓婷
  • 3篇刘英杰
  • 3篇周丹
  • 2篇姜秀凤
  • 2篇蒋丽
  • 1篇安泉泉
  • 1篇陈伟兴
  • 1篇姜宏波
  • 1篇高磊
  • 1篇方辉
  • 1篇韩英
  • 1篇王美玉
  • 1篇司飞
  • 1篇韩刚
  • 1篇张晓彦

传媒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鲆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eio-G1)再次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获得连续两代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Meio-G2),以Meio-G1亲本与1尾普通牙鲆雄鱼人工授精获得的家系作为对照组(control)。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家系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在Meio-G1、Meio-G2和对照组3个家系中,分别扩增到30、28、5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0、1.9、3.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875 3、0.774 2、0.908 3,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124 7、0.221 5、0.091 7。3个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91 7、0.923 8、0.520 2,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916 6、0.930 4、0.560 3。高重组率的Poli9-8tuf、Poli18tuf、Poli107tuf 3个位点在Meio-G1和Meio-G2中观测杂合度均为1.0,低重组率的Poli33tuf、Poli24MHFS两个位点在Meio-G1和Meio-G2中均全部纯合,观测杂合度为0。结果表明,Meio-G2的纯合度、个体间平均相似系数以及亲子之间的平均相似度均略高于Meio-G1,显著高于对照组家系,证明连续两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提高鱼类纯合度和遗传相似度,具有固定母本遗传性状的作用。
王桂兴刘海金张晓彦刘永新王玉芬蒋丽
关键词:牙鲆遗传相似度
牙鲆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特性分析
2013年
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后代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将其与同一母本的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普通二倍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可分为两部分,即纯合子(Mitotic-A)和杂合子(Mitotic-B);Mitotic-A、Mitotic-B、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GD)和牙鲆普通二倍体(ND)的平均纯合度分别为1.000 0、0.328 4、0.252 1、0.183 3,4个群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07 1、0.874 8、0.894 0、0.660 2,子代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46 0、0.792 1、0.836 6、0.675 9,这表明Mitotic-A与Mitotic-B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特征;MitoticB在poli110TUF、poli1906TUF位点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较高(34.10%、73.86%),而MGD在这两个位点全部表现为杂合(0、0),Mitotic-B在poli1490TUF、poli1498TUF位点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较小(10.23%、9.66%),而MGD在这两个位点全部表现为纯合(100%、100%),这说明诱导方式不同,重组交换的结果则不同。研究表明,Mitotic-B与MGD虽然都是杂合子,由于诱导方式不同,导致其遗传特征也不同。
许丹丹刘永新王桂兴刘奕王玉芬刘海金
关键词:牙鲆微卫星杂合子
牙鲆杂合克隆的鉴定及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4年
采用经紫外线灭活的真鲷精子激活牙鲆卵子,利用静水压处理抑制卵子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制备牙鲆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培育二倍体至性成熟,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雄性个体9尾和雌性个体9尾进行交配,制备杂合克隆9个(HC1~HC9)。同时,诱导2尾雌性个体进行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制备纯合克隆2个(C1~C2)。由牙鲆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筛选22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鉴定牙鲆杂合克隆的遗传背景,分析等位基因杂合位点数量与其生长性状表型值之间的关联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杂合克隆子代基因型完全一致,为亲本等位基因的组合,证实杂合克隆制备成功。2个纯合克隆生长性状表型值最低,其杂合位点数为0;9个杂合克隆中,随着杂合位点数的逐渐增加,杂合克隆的生长性状表型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HC5的生长性状表型值最高,其杂合位点数为5;HC9杂合位点数最多,但其生长性状表现值并不是最优,此现象还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刘永新詹金绵刘奕王桂兴刘海金刘英杰
关键词:微卫星牙鲆生长性状
基于公共数据库牙鲆EST-SSR的开发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对公共数据库中的15 268条牙鲆EST序列进行处理和分析。在917条EST序列中查找到SSR,出现频率为12.6%,分布密度为1/5.7 kb。优势重复基序为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占63.5%和24.3%,并且分别以(AC)n重复(63.9%)和(AGC)n重复(15%)最多。基序重复次数以6次为最多,占24.0%。运用所得到的EST-SSR序列设计484对引物,经牙鲆群体验证,共获得了357对有效引物,占总引物数73.8%。研究结果为牙鲆及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的EST-SSR标记的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后续遗传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
刘奕陈伟兴周丹陈晓婷王美玉王桂兴刘海金
关键词:牙鲆表达序列标签
牙鲆雌核发育近交系、杂交系的遗传分析与生长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建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雌核发育近交系和杂交系,以两性生殖家系作为对照组,对3个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近交系、杂交系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55、78,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2.3、3.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19 2、0.654 9、0.916 7,雌核发育杂交系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近交系,但低于对照组。3个群体的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580 7、0.345 1、0.083 3,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31 2、0.826 1、0.672 7,杂交系小于近交系,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长方面,雌核发育杂交系比近交系和对照组生长快,差异极显著(P<0.01)。从结果可以看出,雌核发育杂交系具有比近交系高的杂合度,但具有与近交系相似的遗传相似度;生长上比近交系明显快,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结论认为雌核发育家系杂交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育种手段,用于发挥杂交优势和提高遗传相似度。
朱以美王桂兴王玉芬姜宏波刘海金
关键词:牙鲆雌核发育近交系遗传育种
牙鲆选育家系生长性状的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记录了2009年建立的12个牙鲆家系240日龄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吻长、尾柄长、尾长、体高,和尾柄高等10个生长性状,对这12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四公因子对变异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36%、10.12%、5.3%,和1.31%,累积贡献率达98.1%,表明这4个公因子很好地反映了所控制的10个生长性状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贡献率最高的第一公因子包含了大多数生长性状,其因子得分排序在前两位的家系为F11和F4,与这2个家系生长性状表型值排序相一致,表明这两个家系具有结构较好的生长构成性状和较高的性状表型值,可作为培育快速生长型牙鲆新品种的候选家系,进行生产验证和推广养殖。
刘永新蒋丽王桂兴刘海金刘英杰
关键词:牙鲆生长性状
牙鲆第10腹椎骨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94对微卫星标记,对52尾双单倍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10腹椎骨的长度和高度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Poli1222TUF、Poli1418TUF、Po1、Po91、Poli1498TUF、Poli11795TUF与第10腹椎骨长显著相关(P<0.05);Poli1406TUF与第10腹椎骨高显著相关(P<0.05);Poli1143TUF、Poli1356TUF和Poli1388TUF则与第10腹椎骨长和骨高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这些标记可以作为牙鲆辅助育种的参考。
陈晓婷刘海金刘奕周丹韩英
关键词:牙鲆雌核发育双单倍体微卫星标记
牙鲆渤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分析牙鲆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能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实验收集了渤海流域74尾野生个体组成实验群体。选择牙鲆24个连锁群上不同区域的7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分析,其中,近着丝粒区域包含17个标记,连锁群中部包含19个标记,远着丝粒区域包含36个标记。结果显示:在连锁群不同区域上等位基因数(A)介于6.400~7.389,有效等位基因数(No)介于4.469~5.12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介于1.565~1.683;观测杂合度(Ho)、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Hc)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568~0.593、0.738~0.753和0.707~0.746;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在-0.200以下;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20以上。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该实验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适宜作为基础群体进行选育。位于连锁群不同区域的微卫星标记获得的遗传参数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标记所在位置与标记多样性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但这些多态性标记可以作为分析牙鲆群体遗传结构的候选标记。
刘永新朱以美刘英杰高磊方辉韩刚王玉芬姜秀凤刘海金
关键词:牙鲆自然群体微卫星着丝粒
牙鲆骨骼生长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106对牙鲆微卫星标记,对62尾双单倍体牙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检测;用X射线检测仪对其骨骼进行成像,以骨骼图片测量体高和体长;用SPSS 13.0软件对双单倍体牙鲆的体质量、体长、体高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用最小二乘法对微卫星标记与体质量、体长、体高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17个与体质量、体长、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其中,Poli162TUF与体质量、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Poli72HFSM、Poli106TUF与体质量、体高显著相关(P<0.05);Poli2023TUF、Poli1013TUF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Po-li2042TUF、Poli1980TUF、Poli2045TUF、Poli2039TUF、Poli34TUF、PoGT17、HLJYP45、HLJYP81与体长显著相关(P<0.05);Poli102TUF、Poli136TUF、Poli62MHFS、6-G3与体高显著相关(P<0.05)。这些标记反映了牙鲆的生长优势性状,可作为辅助育种的参考标记。
安泉泉刘海金王桂兴刘永新刘奕司飞
关键词:牙鲆双单倍体生长性状骨骼微卫星
牙鲆身体纵轴生长相关性状QTL定位被引量:4
2013年
以经紫外线灭活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精子作为异源精子,诱导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子进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通过静水压方法获得165个双单倍体作为实验材料。测量牙鲆身体纵轴6个生长相关性状(体长、头长、背鳍基长、腹鳍基长、尾柄长和尾长),并用SPSS 19.0对其进行正态分布及相关性分析。运用MapQTL4.0中多座位QTL模型(MQM)对控制6个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6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且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在全部24个连锁群上检测到22个控制相关性状的QTL,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其中与体长相关的QTL有4个,头长相关的QTL为3个,控制背鳍基长的QTL为4个,与腹鳍基长相关的QTL为3个,与尾柄长相关QTL 7个,控制尾长的QTL仅有1个。各QTLs的LOD值在2.01-3.68之间,可解释3.7%-12.6%的表型变异。控制体长和尾长的QTL存在共定位,控制体长的QTL还与控制背鳍基长及腹鳍基长的QTL存在共定位。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辅助育种和改良性状提供参考。
刘奕王桂兴周丹陈晓婷刘永新刘海金
关键词:牙鲆DH群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