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2032203)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普慧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信仰
  • 1篇道安
  • 1篇造像
  • 1篇山水
  • 1篇山水文学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生殖文化
  • 1篇手法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观
  • 1篇宗教
  • 1篇宗教信仰
  • 1篇文学
  • 1篇谢灵运
  • 1篇刘禹锡
  • 1篇戒律
  • 1篇净土
  • 1篇净土信仰
  • 1篇慧远

机构

  • 4篇西北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普慧

传媒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对惠能禅的总结与推动被引量:6
2004年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禅与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一维。
普慧
关键词:刘禹锡碑铭
弥陀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文学创作被引量:8
2004年
弥陀净土是流行在中国最大的净土思想流派,其构筑的美妙的净土境界、简便易行的法门以及重生不畏死的生死观,对中国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晋宋大诗人谢灵运自觉地接受了弥陀净土思想的影响。当谢灵运同时面对和走向山水文学和弥陀净土信仰时,他的审美观和文学创作实践即被纳入到了他的弥陀净土信仰的意识结构之中。
普慧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文学审美观创作手法宗教信仰
略论弥勒、弥陀净土信仰之兴起被引量:8
2006年
弥勒与弥陀信仰是整个中国佛教信仰体系中最为庞大的两个派别,二者均产生于大乘佛教兴起的时代,弥勒及其兜率天净土思想起源得更早一些,可能在原始大乘时期。从语源和语义考察,二者都吸收了上古波斯和印度对太阳、光明之神崇拜的文化原型。佛陀造像兴起之时,弥勒造像亦随之产生,并流行于西北印度、东北波斯、中亚及西域地区;而弥陀造像4世纪前无见于上述地区,4世纪以后却在中土兴盛起来。汉译佛典中专门宣讲弥陀及其西方净土的经典似比专门宣讲弥勒兜率净土的经典成熟得要早,两晋以后影响更大。
普慧
关键词:净土信仰造像
从佛典文学看佛教的女性观被引量:4
2009年
佛教的女性观不仅涉及佛教队伍中大量的女尼问题,还反映了佛教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的妇女问题。早期佛教悲观厌世,以生活为牢笼,以涅槃为解脱,提倡"无生",视性欲和性行为为大罪,将其列为一切戒条之前列。而作为生育和生命力象征的妇女,就被当成"性"和"欲"的化身,淫逸、放荡的源泉和邪恶的标志。小乘佛教认为"为女人不得作佛"。大乘佛教虽也在一定程度继承了小乘佛教的女性观,经典在与日俱增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洪流的猛烈冲击下,给女性相当高的地位,即使女性为淫逸之源,但只要接受佛教之开化,照样可以悟道成佛。这种抬高女性地位的观念除了与男女平等思想有关外,又与天竺原始生殖崇拜文化的巨大惯性,有着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
普慧
关键词:佛教戒律生殖文化
略论慧远对道安的突破和超越被引量:3
2004年
慧远是东晋中后期继道安之后的一代佛学大师。他深居庐山,却能审时度势,勇于创新,除了佛学理论体系外,在佛教的诸多方面如恪守戒律、讲经说法、终极信仰、扩大像教等对其师道安有重要的突破和超越,一举成为整个佛教丛林当之无愧的领袖。
普慧
关键词:慧远道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