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5KJB320086)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蒋维维孔连宝宋德静刘涛卢思聪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依达拉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成3组(n=8):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ED组)。再灌注2h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病理切片HE染色方法分别检测肝细胞中的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率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的ALT、AST水平及MDA、MPO、NF-κB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组(P<0.01),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较S组重,依达拉奉能改善以上情况。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抑制NF-κB的活化来实现。
- 宋德静孔连宝卢思聪蒋维维刘涛
- 关键词:依达拉奉自由基缺血再灌注NF-ΚB
- 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采用超声刀技术和未采用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临床效果差异。结果:采用超声刀技术的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组与未采用超声刀技术组的患者相比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1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降低。结论: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可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孔连宝王学浩张峰李相成蒋维维
- 关键词:超声刀肝肿瘤切除术活体肝移植
- 抑制核因子-κB对大鼠吻合肝动脉部分肝移植模型的保护作用
- 2008年
- 前期的实验证实吻合肝动脉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术与不吻合肝动脉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术比较能明显减轻肝脏早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我们在建立吻合肝动脉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对抑制核因子-κB(NF-κB)在吻合肝动脉的部分肝移植模型早期IRI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 蒋维维孔连宝宋德静刘涛胡明政
- 关键词:抑制核因子-ΚB肝移植模型肝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