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Z035)
- 作品数:32 被引量:478H指数:12
- 相关作者:吴群詹海斌胡传景郭贯成庞英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襄樊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区域特征研究——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将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生产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各大流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抑制长江流域大豆低效生产状况,提高松辽、黄河流域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大豆生产的规模效率,适时作出进一步激励大豆生产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中国大豆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 庞英冯继康迟美玲孙巍
- 关键词:大豆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析中国耕地保护体制障碍被引量:31
- 2008年
-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耕地减少的深层原因,寻求耕地保护的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结果:中国耕地保护存在深刻的体制障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不足;(2)监督成本过高;(3)代理人其他工作对耕地保护工作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中国耕地保护可以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增加代理人风险和减少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等方面进行体制创新。
- 郭贯成吴群
- 关键词:土地经济耕地保护
-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探讨了现代农业科技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技术、土地平整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指出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 詹海斌
-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耕地资源集约利用
- 转型期中国粮食产出规模效率及结构优化策略被引量:5
- 2008年
- 提高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经济供给不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及要求相协调,致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产出规模效率和粮食生产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松辽、长江与黄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依次递减;三大流域粮食产出规模效率依次递减;各大流域粮食产出规模效率最差。由此可见,规模效率是制约中国当前粮食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鉴于粮食对转型期中国的战略地位,中央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大程度地发挥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粮食生产、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稳定粮价、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
- 徐同道庞英王伟孙巍
- 取消征地行政补偿 显化农民土地财产权——建立由市场决定征地补偿标准的构想被引量:2
- 2007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和安置引起从国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 胡传景沈士芹臧千民
-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标准财产权行政
- 现行财税体制下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层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 李永乐吴群
- 关键词:财税体制耕地资源数量
- 常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机制及政策绩效分析被引量:23
- 2009年
- 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观察经济社会驱动因子与耕地保护政策作用的机制,研究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中哪些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如何,并从中发现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政策调整,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强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检验了常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等经济社会因子在耕地数量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副产品价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作用相反,且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在不同时期的制度绩效不同,1997年以后的政策比之前的政策在保护耕地的作用更有效一些。中国政府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应是,实施积极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土地调控。
- 陈会广崔娟陈江龙
- 关键词:耕地数量变化政策绩效
-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02
- 2005年
-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 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 边学芳吴群刘玮娜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结构城市化率居住用地
- 县域内耕地资源质量及其生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以佛山市农用地分等为例被引量:5
- 2006年
- 利用佛山市农用地分等的成果,通过对水田、旱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来研究县域内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对耕地生产能力的影响。得出了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对耕地生产能力的影响程度,发现两者对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程度相当。
- 沈斌强吴群崔浩然
- 关键词:耕地自然质量
- 建立市场调节征地补偿标准的构想被引量:3
- 2007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征地补偿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出发,并对征地补偿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市场调节征地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 胡传景欧名豪沈士芹
- 关键词:征地补偿集体土地所有权失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