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434)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志愿蒋欣泉郭慧童煜毛萌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导管修复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神经导管
  • 2篇碳纳米管
  • 2篇周围神经
  • 2篇细胞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丁糖
  • 1篇新生大鼠
  • 1篇应用方式
  • 1篇营养因子
  • 1篇原纤维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原纤...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口腔医...

作者

  • 2篇蒋欣泉
  • 2篇毛萌
  • 2篇童煜
  • 2篇张志愿
  • 2篇郭慧
  • 1篇俞丹
  • 1篇母得志
  • 1篇魏浩
  • 1篇魏良明
  • 1篇朱亚琴
  • 1篇程应武
  • 1篇赵文
  • 1篇杨志
  • 1篇孙坚
  • 1篇周晖
  • 1篇王英
  • 1篇屈艺
  • 1篇张亚非
  • 1篇郑家伟
  • 1篇王艳艳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Nano-M...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种方法建立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3种不同方法,旨在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方法采用新生大鼠作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来源,用混合培养、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结果混合培养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生长在一个盖玻片上,不易控制胶质细胞的生长速度,神经元纯度不高;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均可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但Banker程序复杂;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简化了Banker共培养程序。结论利用插入式培养皿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共培养相关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
郭慧马娇童煜屈艺母得志毛萌
关键词:共培养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新生大鼠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s)-grafted Zinc Oxide Nanowire by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2010年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s)(PGMA) was grafted from zinc oxide(ZnO) nanowires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 technique.Firstly,the ZnO 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one-pot hydrothermal technique.Subsequently,the ZnO was functionalized with 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which was converted to macroinitiator by the esterification of them with 2-bromopropionyl bromide.PGMA grafted ZnO nanowires(PGMA-ZnO) were then synthesized in an ATRP of the GMA with CuCl/2,2`-bipyridine as the catalyst system.Kinetics studies revealed an approximate linear increase in weight of polymer with reaction time,indicating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wned some "living" character.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PGMA-ZnO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energy-dispersive X-ray(EDX) spectromete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Bao ZhangNantao HuYanfang WangZi WangYing WangEric S.KongYafei Zhang
关键词:ATRPSURFACE-INITIATED
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改良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生后3d的Sprague-Dawley大鼠的大脑皮层,常规分离纯化AS,低密度种植,培养箱中孵育1h后换瓶,24h后换液,细胞融合成单层后传代,传代后维持在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在长时期内不给予更换或补加培养液。采用GFAP/DAPI免疫荧光法鉴定AS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纯化大鼠大脑皮层AS,表现为细胞突起细长、胞体明显缩小、形态多样的纤维型AS,最后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形成AS网络。GFAP/DAPI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GFAP阳性细胞达98%以上。结论大鼠大脑皮质AS的体外培养改良方法培养的AS体外形态、发育特点均与在体内AS基本一致,且纯度较高,为进一步进行AS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郭慧毛萌俞丹周晖童煜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0年
碳纳米管具有一维纳米结构、高表面吸附能力、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子弹道传输特性等优异的力学、电学、物理和化学性能,成为制作纳米气体传感器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各国研究者广泛开展了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尺寸小、能耗低和室温下工作等诸多特点.本文结合本研究小组近年来在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领域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从环境监测、医学检测和国防军事等方面,对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阐述和分析了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仍有可能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当前商业应用气体传感器的有力竞争者.
程应武杨志魏浩王艳艳魏良明张亚非
关键词: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环境监测
碳纳米管增强型天然复合材料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副神经缺损被引量:8
2009年
背景: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组织重建领域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碳纳米材料应用于骨组织修复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应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修复的报道较少。目的:应用功能性修饰的碳纳米管作为增强成分改善几丁糖/胶原复合材料神经导管的理化和生物性能,探讨以功能性修饰的碳纳米管增强型复合材料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自身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2/2006-11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室(上海市口腔重点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薄膜与微细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将碳纳米管与2%的酸溶性几丁糖溶液及胶原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涂覆在模具上,经红外加热成型并达到预期厚度后,干燥脱模制备碳纳米管增强型复合材料导管。以不含碳纳米管的几丁糖/胶原复合材料导管为对照材料。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制备4mm副神经缺损,实验材料组和对照材料组分别应用相应神经导管进行修复。自体神经移植组将切除的神经原位吻接于断端,空白对照组则仅将神经切除掉2mm,不做处理。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神经电生理学、肌肉功能及组织学检测手段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碳纳米管增强型复合材料神经导管可有效地重建副神经缺损大鼠斜方肌的运动功能。术后再生神经电生理与组织学指标检测结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的疗效相当,部分指标结果超过自体神经移植。结论:碳纳米管增强型复合材料神经导管是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的理想材料。
赵文张志愿孙坚郑家伟蒋欣泉朱亚琴王英蒋丽霞
关键词:周围神经碳纳米管几丁糖胶原神经导管
周围神经导管修复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方式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神经再生是一个由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共同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目前,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设计制作有活性的复合神经导管,以模拟自体神经,完善功能恢复效果。本文对神经营养因子在活性神经导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综述。
于雯雯蒋欣泉张志愿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导管周围神经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