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427)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潘亚萍刘静波林莉李琛汪贯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单胞菌
  • 11篇牙龈
  • 11篇牙龈卟啉单胞...
  • 11篇卟啉单胞菌
  • 9篇牙周
  • 9篇牙周炎
  • 8篇慢性
  • 7篇慢性牙周炎
  • 4篇基因
  • 2篇牙周炎患者
  • 2篇脂蛋白
  • 2篇紫单胞菌
  • 1篇定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潘亚萍
  • 8篇林莉
  • 8篇刘静波
  • 7篇李琛
  • 3篇张冬梅
  • 3篇汪贯华
  • 2篇俞宁
  • 2篇赵戬
  • 1篇钟鸣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龈卟啉单胞菌毒力岛基因检出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毒力岛中PG0836、PG0838和PG0839基因,探讨3个基因与临床牙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90例,共采集龈下菌斑标本270个。记录受试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情况。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标本的PG0836、PG0838和PG0839基因。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牙周临床指数基因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CP患者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中,PG0836、PG0838和PG0839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6.17%、24.88%和27.86%。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的PG0839基因检出率(28.35%)显著高于探诊出血阴性位点(14.29%,P<0.05)。在牙周探诊深度为4~6mm和>6mm的受试位点,PG0839基因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牙周探诊深度<4mm的位点(P<0.05)。PG0836和PG0838基因在不同牙周指数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PG0839基因的检出与CP病损部位的临床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该基因可能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刘静波潘亚萍俞宁林莉钟鸣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慢性牙周炎
不同牙周状态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kgp基因差异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kgp基因型P.gingivalis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牙周状态下的龈下菌斑样本104个,根据kgp-cd基因序列的不同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将P.gingivalis分为4个基因型。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重部位和病变轻部位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kgp-cdⅡ型(56.25%)和Ⅰ型(51.72%),对照组仅检出kgp-cdⅠ型(25%)和Ⅲ型(75%)。结论:kgp-cdⅡ型P.gingivalis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最密切,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kgp-cdⅠ型可能与慢性牙周炎无关,为健康人群或牙周健康部位的定置菌。
李琛刘静波潘亚萍林莉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PG1055基因在临床菌株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G1055基因在不同人群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中分布,探讨这些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取龈下菌斑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临床采集样本提取的DNA为探针,以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P.gingivalisW83的特异基因片段PG1055为目标序列,采用Cy5荧光标记目标序列。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G1055基因在牙周病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的分布。结果PG1055基因在牙周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并且与牙周临床指数相关。结论PG1055基因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林莉李琛刘静波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慢性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植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通过对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检测,探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和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Pg的定植规律。方法选取90例CP患者和90例AgP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共采集龈下菌斑样本1620个,运用AmpliFluor终末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赡含量。结果治疗后6周CP和AgP组Pg活动位点分别为61(22.6%)和66(24.4%)个,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赡活动位点在治疗前检测的牙周临床指数高于赡静止位点。治疗后12周两组Pg活动位点分别为96(35.6%)和18(6.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赡活动位点在治疗后6周时检测的牙周临床指数高于赡静止位点。结论在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时,CP和AgP患者赡定植均已开始,但是两组定植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治疗前牙周组织炎性反应严重的龈下位点赡易于定植。
刘静波林莉潘亚萍汪贯华李琛
关键词:紫单胞菌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
牙龈卟啉单胞菌PG0717基因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0717基因,探讨PG0717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CP)患者90例和牙周健康者90例,共采集龈下菌斑标本540个;记录临床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标本的PG0717基因。结果在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中,CP组PG0717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22%和41.27%(χ2=4.50,P<0.05);随着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加重和探诊出血趋势的增加,CP组该基因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结论PG0717基因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刘静波林莉李琛俞宁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脂蛋白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rag-1基因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牙周炎症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rag-1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方法:收集1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PCR法检测P.gingivalis和rag-1基因。对P.gingivalisrag-1基因阳性的菌斑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rag-1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炎症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秩相关检验。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rag-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9±0.06、0.46±0.05和2.22±0.10(P<0.05)。结论:rag-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及炎症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汪贯华张冬梅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表达牙周炎
P. gingivalis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ATCC33277和W83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转录和翻译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P.gingivalis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VCAM-1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VCAM-1膜蛋白表达变化。采用SAS8.12软件包,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P.gingivalis感染后4h即诱导VCAM-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8h达高峰,24h有持续的高表达;P.gingivalis感染后4h即诱导VCAM-1蛋白表达(P<0.05),8h有持续的高表达,24h表达到达高峰(P<0.05)。P.gingivalisW83诱导VCAM-1表达的能力强于ATCC33277(P<0.05)。结论:P.gingivalis感染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VCAM-1高表达,提示P.gingivalis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病理反应中有重要的意义。
张冬梅赵戬潘亚萍林莉李琛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50个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r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炎病变位点的检出率,并根据各rag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不同rag基因型在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的分布。结果经16SrDNAPCR法检测,病变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检出率为70.7%。各rag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位点的总检出率:rag-1为60.4%,rag-2为23.6%,rag-3为44.3%,rag-4为15.1%;经统计学检验,rag-1和rag-3型检出率较高,高于rag-2和rag-4型(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rag基因多态性,rag-1和rag-3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中国辽宁地区人群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汪贯华张冬梅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型
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病岛是病原微生物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外源性DNA片段,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下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刘静波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
反向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基因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应用反向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G0836、PG0838、PG0839基因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中分布,探讨这些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者76例,记录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及牙齿松动度,取龈下菌斑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临床采集的样本提取的DNA为探针,以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的P.gingivalis W83的特异基因片段PG0836、PG0838、PG0839为目标序列,采用Cy5荧光标记目标序列。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G0836、PG0838、PG0839基因在病变部位及非病变部位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的分布。结果:PG0836、PG0838、PG0839基因在病变部位和非病变部位中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与牙周临床指数PD、CAL、TM相关。结论:PG0836、PG0838、PG0839基因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林莉赵戬李琛刘静波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慢性牙周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