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10060)

作品数:1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楠朱虹彭波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社会
  • 4篇科学发展观
  • 4篇发展观
  • 3篇视域
  • 3篇人本
  • 3篇人本观
  • 2篇政治
  • 2篇资本
  • 2篇文化
  • 2篇两重性
  • 2篇马克思恩格斯
  • 2篇和谐社会
  • 2篇恩格斯
  • 1篇当代审视
  • 1篇异化
  • 1篇异化劳动
  • 1篇哲学
  • 1篇哲学革命
  • 1篇政治经济
  • 1篇政治经济学

机构

  • 14篇徐州医学院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4篇吴楠
  • 6篇朱虹
  • 3篇彭波

传媒

  • 3篇商业时代
  • 2篇大连干部学刊
  • 2篇攀登(哲学社...
  • 1篇求实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中共山西省直...
  • 1篇创新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
2013年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
吴楠彭波
关键词:两重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哲学革命视阈中的人本观
2011年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学革命的高度之上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分析,认为人的本质不再是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与社会物质生产相一致的历史生成过程;市民社会中人的历史本质在于分工基础之上的工业和竞争造成人的物役性和偶然性;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本质在于奴役性分工的消灭以及自主活动的实现。
吴楠
关键词:人本观社会哲学革命
人与社会关系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引量:2
2014年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吴楠朱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论市民社会的结构变迁
2011年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在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于私有财产的分析和批判、异化劳动理论的建构和扬弃、分工概念的使用和深化,都标志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在结构理解的逐步深入。基于新的历史观,马克思具体区分了广义与狭义市民社会,历史地分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从而实现市民社会理论的彻底变革。
吴楠朱虹
关键词:市民社会私有财产异化劳动
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
2013年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吴楠彭波
关键词: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谈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
2011年
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建立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哲学范围内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哲学与经济学双向互动中完成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表现为从异化劳动为尺度的人道主义人本观向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人本观的转变。揭示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彭波吴楠
关键词:人本观唯物主义人道主义
从人与类的异化到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13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人与类的统一、人与类的异化以及人向社会复归的三阶段。《资本论》把这种哲学思辨过程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基于异化劳动的人与类转变为基于剩余价值的人与社会,但扬弃异化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在当今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世界人与社会的异化并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和占有,而在于剩余价值永远脱离劳动者和社会整体。把剩余价值向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复归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吴楠朱虹
关键词:异化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探析被引量:7
2014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资本批判逻辑、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身上的物的外衣,直达物压迫人的价值层面。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以物为本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国家治理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社会主义国家力量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吴楠朱虹
关键词:资本社会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人与社会的和谐
2015年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本文认为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遵循"统筹兼顾"的方法,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吴楠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当代审视
2011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把个人与社会从各种政治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各自发展的主体,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创建契约型文化,实现从身份向契约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吴楠朱虹
关键词:政治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