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20B06)

作品数:14 被引量:251H指数:7
相关作者:温成平谢志军李海昌徐瑞荣汪梅姣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痛风
  • 5篇中医
  • 4篇性关节炎
  • 4篇痛风性
  • 4篇痛风性关节炎
  • 4篇关节炎
  • 4篇风性
  • 3篇贫血
  • 3篇中医药
  • 3篇慢性
  • 2篇端粒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证型
  • 2篇脾虚
  • 2篇贫血患者

机构

  • 10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10篇温成平
  • 8篇谢志军
  • 4篇李海昌
  • 3篇徐瑞荣
  • 2篇王缨
  • 2篇王琰
  • 2篇汪梅姣
  • 2篇崔思远
  • 1篇杨辉
  • 1篇涂继方
  • 1篇崔常磊
  • 1篇焦宁
  • 1篇鲍海军
  • 1篇林韬琦
  • 1篇邵铁娟
  • 1篇刘奎
  • 1篇孙静
  • 1篇李伟伟
  • 1篇王敬毅
  • 1篇韩春雯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痛风是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等因素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亦是痛风最基本的类型;典型发作一般多起病急骤,有时呈爆发性,多于午夜足痛惊醒,其疼痛性质为刀割、咬噬样,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1]。
汪洋温成平谢志军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法
端粒、端粒酶、shelterin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概况
2012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是骨髓衰竭综合征的一种。AA可以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的,
王琰徐瑞荣
关键词: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端粒酶全血细胞减少综合病症骨髓衰竭
中药复方外用于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疗效及不同关节肿胀度测量方法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于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疗效并比较3种肿胀度测量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尿酸钠注射入大鼠右后足踝胫跗关节腔内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青风藤方药、雷公藤方药、扶他林干预并用足趾容积、周长、直径3种检测方法测量肿胀度。对3种检测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确定最优检测方法。结果在中药外用评价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肿胀度过程中,容积法能很好测量整个关节肿胀度,而周长和直径法能很好评价局部肿胀。结论关节肿胀度测量方法多样,从实验数据准确性、方便性、时效性来考虑,足趾容积测量法和周长测量法是最优联用组合。
杨辉谢志军温成平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直径足肿胀
中医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安慰剂选择的质量控制探讨
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是医学科研的金标准。临床试验方案中安慰剂对照的合理选择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之一。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安慰剂对照选择问题,是制约中医药临床研究难点之一;特别是中药汤剂安慰剂对照选...
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
关键词:安慰剂
文献传递
痛风性关节炎镇痛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痛风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所致嘌呤代谢紊乱,如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伴组织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在血液中呈饱和状态,致使尿酸钠微晶体在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沉积,刺激细胞膜释放出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化酶氧化成致炎代谢产物,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1]。
汪梅姣温成平谢志军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镇痛治疗
加味小柴胡颗粒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GR及其mRNA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干预前后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其转录基因(GR-mRNA)的变化以及加味小柴胡颗粒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将之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小柴胡颗粒组;激素组;加味小柴胡颗粒+激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造模,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量为30mL/kg,每日给药1次,共14d。造模21d处死,取脾脏匀浆,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求出脾细胞GR位点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GR-mRNA表达。结果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脾细胞GR及mRNA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脾细胞GR及mRNA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激素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激素组则上升,与激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存在GR水平低下,并发生在mRNA水平,经激素干预后GR水平下降更显著,而加味小柴胡颗粒具有上调作用,且发生在mRNA水平。
朱建军王缨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受体小鼠
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中医方药的文献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求痛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方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97年1月—2011年6月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85[1-82]篇,共涉及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及慢性关节炎期患者累计4791例,主要中药(前15味)使用频率结果分别是:牛膝(36.11%)、桑寄生(31.48%)、薏苡仁(30.56%)、土茯苓(26.85%)、苍术(25.93%)、白术(25.93%)、白芥子(25.00%)、当归(24.07%)、黄柏(23.15%)、黄芪(22.22%)、防己(22.22%)、萆薢(20.37%)、威灵仙(20.37%)、赤芍(18.52%)、秦艽(16.67%)。结论:牛膝、桑寄生、苍白术、薏苡仁及黄芪健脾益肾,泄浊祛湿治病之本;当归、牛膝、苍白术、赤芍、黄柏、白芥子及威灵仙活血化瘀通络,燥湿化痰通痹治病之标。
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韩春雯汪梅姣
关键词:痛风间歇期中药治疗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诸多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CAA的临床辨证治疗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CAA诊断标准的CAA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骨髓增生度、分析其中医证型,评价贫血积分,并填表记录。同时,抽取患者外周血5mL,ELISA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干扰素(Interferon,INF),构建CAA临床信息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患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病程较长,证型分布以肾阴阳两虚型最多,而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和病程没有明显相关性;与肾阳虚相关度较大的为血红蛋白、白细胞、EPO,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白细胞、EPO呈正相关;与肾阴虚相关度较大的是血小板,与其呈负相关;与肾阴阳两虚相关的是白细胞、EPO,与其呈负相关。[结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EPO对CAA的证型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引起重视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徐瑞荣焦宁崔思远陈冲靖景艳李伟伟崔常磊
关键词:慢性中医证型
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脾虚湿困与肠道菌群紊乱的关系被引量:144
2014年
脾乃中医脏象学说的核心,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的功能物质基础,中医学所论述之脾不仅涵盖解剖学的概念,更是对人体生理、病理学高度总结,其功能涉及到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免疫内分泌等多系统、多器官的综合功能单位。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功能关系密切,脾虚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病机,也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证型。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的主要生理功能,而菌群紊乱是脾虚湿困的重要病理因素,加强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对于阐明脾虚湿困证本质,解释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邵铁娟李海昌谢志军牛晓曼温成平
关键词:脾主运化脾虚湿困肠道菌群紊乱
端粒保护蛋白1在不同证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端粒保护蛋白1(POT1)在不同证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障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52例不同证型获得性再障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OT1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性再障患者POT1 mRNA表达情况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肾阴虚型POT1 mRNA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最低,并且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r=0.374,P=0.038)。结论 POT1参与了获得性再障的发病经过,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获得性再障的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
王琰徐瑞荣崔思远刘奎王敬毅
关键词: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