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1540)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马莉余志明魏秋平李志友常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电沉积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沉积
  • 1篇英文
  • 1篇预氧化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金刚石
  • 1篇合金
  • 1篇刚石
  • 1篇高温合金
  • 1篇Α-FE
  • 1篇NIFE2O...
  • 1篇NI基高温合...
  • 1篇ZETA电位
  • 1篇DEPOSI...
  • 1篇处理法
  • 1篇COATIN...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马莉
  • 1篇周科朝
  • 1篇魏秋平
  • 1篇余志明
  • 1篇常通
  • 1篇常远
  • 1篇李志友

传媒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Journa...
  • 1篇Transa...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二十面体金刚石和其他五重对称金刚石晶体的生长机制(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方法制备五重对称金刚石晶体(FSDC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和缺陷进行观察。从形核-长大的角度出发,讨论各种五重对称金刚石晶粒的形成机制,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正十二面体烷(C20H20)可作为二十面体金刚石晶体(IDC)的晶核,其C—H键垂直于IDC的{111}表面,随着活性H原子和甲基的不断萃取与结合,C20H20中20个C—H键均发展成为与之垂直的20个{111}表面。正二十面体金刚石晶体(IDC)可以看做是由等腰四面体组装而成,其中每个四面体给IDC表面贡献一个{111}晶面,而四面体的其余晶面与其相邻的四面体形成孪晶面。然而,完美二十面体{111}面的二面角与孪晶结构的二面角存在1.44°的差异,该失配导致了IDC的晶格畸变。通过计算模拟讨论晶格失配对IDC长大过程中的能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最终揭示晶格失配所导致的应变如何诱导产生各种缺陷,如顶点处凹五角形腔的形成,以及沿晶粒边缘的凹槽。该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晶体形貌。类似推理可进一步用于解释十五烷(C15H20)作为晶核如何发展成为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星形和棒形的五重对称结构,以及一些常见缺陷的形成。
魏秋平马莉叶浚余志明
关键词:金刚石
Cathodic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of α-Fe_2O_3 coating
2015年
Submicro α-Fe2O3 coatings were formed using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EPD) technique in aqueous media. The zeta potentials of different α-Fe2O3 suspensions with different additives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p H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suspension condition for deposition.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s of α-Fe2O3 coatings under different applied electric fields and deposition time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applied voltages and deposition time on deposition rates and thickness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rticle packing densities of the deposits at various applied voltages and deposition time were also analyz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ack-free α-Fe2O3 coatings with uniform microstructure and good adherence to the nickel substrates a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Electrophoretic deposited α-Fe2O3 coating from aqueous suspension is a feasible, low-cos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method.
马莉常通李小斌李志友张斗周科朝
关键词:电泳沉积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
电泳-预氧化扩散处理法制备NiO/NiFe_2O_4涂层及其形成机制
2013年
先采用电沉积?电泳方法在Ni基体高温合金上制备电镀Ni/电泳Fe2O3复合涂层,再通过后续空气中进行的高温预氧化处理方法来获得NiO/NiFe2O4复合氧化物涂层。利用DSC、SEM、EDS和XRD等检测手段分析预氧化温度对涂层的结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相组成等影响,并对涂层形成的反应机理及预氧化动力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经1 000、1 100和1 200℃下氧化4 h后,氧化膜中均生成NiO和NiFe2O4。氧化温度为1 000℃时涂层表面还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Fe2O3,但随氧化温度的升高,Fe2O3层随之消失。温度为1 100和1 200℃时氧化膜中的NiO、NiFe2O4相与镀Ni基体之间形成了冶金结合,并且通过扩散在NiO相内部形成了NiFe2O4析出相。Ni基体以及电镀Ni/电泳Fe2O3复合涂层在1 000℃预氧化时单位面积上的质量增加随时间增加,大体遵循抛物线规律,且电镀Ni/电泳Fe2O3复合涂层单位面积上的质量增加大于镀Ni基体的。涂层的厚度与氧化质量增加随预氧化扩散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常通李志友马莉常远周科朝
关键词:NI基高温合金电沉积电泳NIFE2O4预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