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08CY019)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薛晓芳杨红英更多>>
- 相关机构:韶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古代人文精神演绎中的中华民族气质
- 2010年
-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本特征,是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融汇发展的精神。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暂时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但她却是我们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始终需要的永恒精神。古代人文精神推崇民族气节和操守,注重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原则,颂扬刻苦耐劳、勇敢拼搏的美德,倡导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拼搏意志,这些恒久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中所包含的团结统一、和平友好的理念,勤劳勇敢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内容,已经孕育于中国人精神之中。
- 薛晓芳
- 关键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 心理阻抗视角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探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心理阻抗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过程中个体产生心理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道德接受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与失误、大众传媒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弱化等。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社会化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道德心理调节,同时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实现途径的干预,才能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
- 杨红英
-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阻抗道德社会化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大众文化防火墙的构筑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 薛晓芳
- 关键词:中国大众文化西方大众文化
- 中西文化的“战”与“和”及其价值思考——以鸦片战争和五四时期为考察对象
- 2009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的交锋拉开了中西文化"战"与"和"的序幕。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西文化"战"与"和"在五四运动前后又一次卷土重来。纵观这两个时期的论争,实际上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构想未来文化等方面进行的,双方观点各异,在"战"的同时又从对方吸收有益的思想不断地达到"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中西文明的剖析和反思愈发凸显出独特的价值,不但有助于将文化讨论推向更深的层次,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 薛晓芳
- 关键词:西方文化传统文化
-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转型与更新的三个向度
- 2009年
- 全球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是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国家,文化的转型与更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对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人们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未来文化的转型与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内容、形式、体制等各方面进行协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化发展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以经久不衰的魅力扎根于不断变迁的社会中,永葆其进步的内在活力。
- 薛晓芳
- 关键词: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 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递嬗:基于文化构成角度的解读被引量:1
- 2010年
- 从文化的构成来看,文化是个整体,主要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一般情况,文化的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和谐统一的,可是当其中的某些因素被改变时,原本稳定的文化整体就开始出现了失衡。由于变迁的速度不同,物质文化首先作出反应,随着物质文化的变化,制度文化也随之作出调整。虽然精神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是当文化形式改变和动摇了原有文化模式的根本精神或价值观念时,新的文化模式才得以产生。回顾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实质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较量,是近代中国文化不断递进和演变的过程,近代中国文化就是在不断递进和演变中获得了连续发展的契机。
- 薛晓芳
- 关键词:文化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