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2040) 作品数:6 被引量:21 H指数:2 相关作者: 吴成泰 刘思敏 吴晓军 徐丽 姚骏骅 更多>> 相关机构: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更多>>
葫[n]环联脲与重氮氟硼酸盐的包合作用研究 <正> 葫[n]环联脲(简称CB[n],n=5,6,7,8,10)是一类新型的笼状大环主体分子,他们能够与烷基胺、染料以及其他一些有机分子形成包结配位,而且还能与金属离子以及金属簇离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我们通过核磁以及紫... 刘思敏 吴晓军 吴成泰葫[n]环联脲(n=5,6,7,8)与两种重氮氟硼酸盐的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法考察了葫 [n]环联脲 ( Cucurbit[n]uril,n=5 ,6,7,8)与对甲苯重氮氟硼酸盐和 4,4′-联苯二重氮氟硼酸盐的配位情况 ,并用曲线拟合求得形成的包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结果表明 ,不同空腔的葫 [n]环联脲对不同尺寸的重氮氟硼酸盐具有很显著的选择性包结作用 .在相同条件下 ,与葫 [6]环联脲相比 ,葫 [7]环联脲更易于容纳苯环 .同时 ,随着酸性的增强 ,葫 [n]环联脲上的脲羰基质子化程度加大 ,使得其配位能力有所减弱 . 刘思敏 吴晓军 梁峰 姚骏骅 吴成泰关键词:重氮盐 分子识别 葫[7]环联脲作为毛细管电泳分离介质的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以葫[7]环联脲(CB[7])作为毛细管电泳添加剂,成功地分离了6种硝基苯类化合物。考察了pH值对电渗流的影响,初步评价了其基本的电泳性能,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pH值范围内(pH26 5),葫[7]环联脲是质子化的,且吸附到毛细管内壁上,这使得毛细管内壁带上正电荷,电渗流反向;初步考察了葫[7]环联脲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证明了用葫[7]环联脲作为添加剂可完全分离对硝基乙苯、对硝基甲苯、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 二硝基氯苯和硝基苯这6种物质,最佳的缓冲液为10mmol/LNa2HPO4(用盐酸调节pH值为2 47) 甲醇(体积比为90∶10,含5mmol/LCB[7])。并初步探讨了其分离机理。 魏芳 刘思敏 徐丽 吴成泰 冯钰锜关键词:环联脲 添加剂 毛细管电泳 硝基苯 含二苯基甘脲单元的新型氮杂大环的合成 2004年 甘脲分子具有刚性的凹形结构、四个易于取代的NH基团以及两个可以形成氢键的脲羰基,因而使之被广泛地用作为分子和超分子主体的构筑单元.许多不同形状的含甘脲结构单元的主体分子表现了对客体分子具有特异的选择性,葫环联脲(cucurbit[n]urils)就是这类主体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主体之一.…… 刘思敏 吴晓军 章士伟 吴成泰葫[n]环联脲与重氮氟硼酸盐的包合作用研究 2003年 葫[n]环联脲(简称CB[n],n=5,6,7,8,10)是一类新型的笼状大环主体分子[1],他们能够与烷基胺、染料以及其他一些有机分子形成包结配位,而且还能与金属离子以及金属簇离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我们通过核磁以及紫外的方法首次考察了葫[n]环联脲(n=5,6,7,8)与对甲苯重氮氟硼酸盐(A)及联苯二重氮氟硼酸盐(B)的包合行为,并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求得配位常数.…… 刘思敏 吴晓军 吴成泰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Macrocyclic Cavitand Cu-curbit[5]uril and Its Supramolecular Adduct with Cu(II) 被引量:2 2004年 The first supramolecular adduct (H3O)2[Cu(H2O)4](SO4)2?(C30H30N20O10)?4(H2O) based on cucurbit[5]uril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 the adduct, copper ion is coordi-nated by four oxygen atoms from H2O. The latter links two cucurbit[5]uril molecules due to a complicated hydro-gen bonding containing lattice water molecules. 刘思敏 黄子祥 吴晓军 梁峰 吴成泰关键词:CUCURBIT[5]URIL 葫环联脲新进展 被引量:18 2005年 葫环联脲这类新型主体分子正受到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并逐渐成为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两年来葫环联脲同系物、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分子识别、分子催化、分子组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刘思敏 吴成泰关键词:分子识别 催化 分子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