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J[2012]2018)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2 相关作者: 赵元龙 伍孟银 傅晓平 彭进 刘玉娟 更多>> 相关机构: 贵州大学 贵阳学院 深圳仙湖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省长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多枝黄山藻(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 Chen,Lu and Xiao,1994)在凯里生物群中的发现 被引量:1 2012年 蓝田植物群处于宏观藻类第一个繁盛期的前期,化石类型丰富,属、种众多,形态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器官分化,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植物群。其中多枝黄山藻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 Chen,Lu&Xiao,1994是最常见的分子之一。凯里生物群中的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与安徽蓝田组的模式标本相比,藻体形态一致,仅有细微差异,即扇形发散角较大,藻丝直径较小。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第3世(原中寒武世),经历了近5千多万年特别是埃迪卡拉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后,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不仅安全渡过而且形态结构特征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说明该类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遗传上的稳定性、演化上的保守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伍孟银 赵元龙 傅晓平关键词:寒武纪 凯里生物群 贵州金沙岩孔寒武纪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寒武系第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宏观藻类化石,共3属3种:美丽遵义藻Zunyiphyton pereleganus Yang et Zhao,1999,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et Erdtmann,1991,文德带藻(未定种)Vendotaenia sp.。该组合中主要分子是Zunyiphyton pereleganus和Vendotaenia sp.,它们也是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中最主要的分子。而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的另一特征分子贵州约克那斯藻Yuknessis guizhouensis及底栖固着型藻束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omet在金沙岩孔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中未见,说明产于浅水台地的牛蹄塘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傅晓平 伍孟银 赵元龙 刘兴尧 王平丽 杨兴莲关键词:宏观藻类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研究新进展及其组合特征 2014年 贵州寒武系含有丰富的棘皮动物化石,其中凯里组及杷榔组中的始海百合数以千计。近期贵州下司淑里村杷榔组上部粉砂质泥岩中发现的新类型殷氏原始球状始海百合(新属、新种)Protogloboeocrinus yini(gen.et sp.nov.),使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分异度加大,达8属、种及1科、属、种未定,分属3个亚门。演化趋势是:类群增多,始海百合个体变小,缝孔变圆,吸盘附着的化石类型增多,生态日趋复杂。凯里生物群也是棘皮动物大辐射的窗口。 赵元龙 王铭坤 彭进 刘玉娟 刘帅 蒋宗凯关键词:寒武系 黔东北江口陡山沱组庙河生物群中的革辛娜藻Gesinella Steiner et al.,1992 被引量:2 2012年 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纪的江口庙河生物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早期后生生物群,不仅含有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还发现了可靠的、重要的动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类型多样,提供了早期后生植物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研究的江口庙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碳质压模保存的湖南革辛娜藻Gesinella hunanensis,与产于湖南留茶坡组的模式标本相比,整体形态特征虽然一致,两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江口的Gesinella hunanensis叶状体表面较光滑,碳膜厚度从基部向上逐渐变薄,边缘较中部厚,未见乳状突起及侧枝,但可见明显的碳膜压叠现象;叶状体周期性生长明显,一个生长周期形成的叶状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宽度从几个毫米至几十毫米,变化较大;固着结构分为须根状和盘状两种形态,固着器与叶状体之间为加厚的固着蒂,固着蒂之上的叶状体边缘呈波状。与带状棒形藻Baculiphyca taeniata明显不同,尽管整体均呈棒状,但度量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独特的周期性生长方式,碳膜中部薄且时有叠压现象、而端部和边缘厚的特征显示其叶状体可能是中空的囊状,与Baculiphyca taeniata的叶状体碳膜极厚乃至保存为块状的特征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Gesinella hunanensis的形态趋于多样性,证实了Gesinella hunanensis与Baculiphyca taeniata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宏观藻类。 伍孟银 赵元龙 彭进 傅晓平关键词:宏观藻类 庙河生物群 陡山沱组 埃迪卡拉纪 贵州麻江下司寒武系杷榔组棘皮动物始海百合新类型化石 被引量:10 2015年 和凯里生物群一样,贵州寒武系杷榔动物群也含有丰富的棘皮动物始海百合化石,包括两个属种即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 Zhao,Parsley et Peng,2007及殷氏原始球状始海百合(新属新种)Protogloboeocrinus yini(gen.et sp.nov.).其中新属种是近期在杷榔组分布区南部贵州麻江下司淑里村杷榔组上部发现的,是凯里组中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olus Zhao,Parsley et Peng,2008)的原始属种,两者均具有发育的吸盘、长的茎、近于球形或椭球形的萼及较长的腕.但新属种茎呈倒长锥柱形,缝孔长卵形,腕枝数少,两者区别明显.Protogloboeocrinus yini(gen.et sp.nov.)的发现及研究,不仅追溯到凯里组球形球状始海百合的原始属种,了解两者演化规律是茎变短,萼变球形,缝孔变为圆形,腕枝数量增加,捕食能力增强.而且还增添了杷榔组始海百合的多样性及其分区性:杷榔组分布区北部仅见Guizhouocrinus yui,南部仅见Protogloboeocrinus yini(gen.et sp.nov.). 赵元龙 彭进 伍孟银 罗绣春 文荣琴 刘玉娟关键词:地层学 贵州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裂散长索藻Longifuniculum dissolutum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 被引量:3 2013年 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地球生命演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时期,贵州地区众多后生生物化石群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宏观藻类,这些宏观藻类不仅在早期植物演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探索动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方面也能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文中将分布于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及凯里组的裂散长索藻Longifuniculum dissolutum化石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纵向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自陡山沱组至凯里组沉积期,裂散长索藻的形态变化趋势是藻体逐渐变短变宽,藻丝逐渐变细。这种变化趋势有可能反映L.dissolutum与生态环境变化相适应,也正由于L.dissolutum自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其能够顺利跨过新元古代—寒武纪的重大转折期。从而证实,裂散长索藻L.dissolutum是一类环境适应较强、遗传相对较稳定的一类宏观藻类。 伍孟银 赵元龙 傅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