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10)

作品数:23 被引量:402H指数:12
相关作者:冯起司建华席海洋常宗强李建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干旱
  • 6篇土壤
  • 6篇干旱区
  • 5篇极端干旱区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根系
  • 3篇黑河流域
  • 2篇植被
  • 2篇生态
  • 2篇吸水
  • 2篇节水型社会
  • 2篇根系分布
  • 2篇根系吸水
  • 2篇黑河下游
  • 2篇额济纳
  • 2篇额济纳绿洲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研究
  • 1篇典型植被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甘肃省水利科...
  • 2篇广西环境工程...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作者

  • 16篇冯起
  • 12篇司建华
  • 9篇席海洋
  • 7篇常宗强
  • 5篇李建林
  • 5篇郭巧玲
  • 4篇苏永红
  • 4篇郭瑞
  • 3篇杨云松
  • 3篇刘蔚
  • 3篇翟禄新
  • 2篇程玉菲
  • 2篇张艳武
  • 2篇王涛
  • 2篇巨登三
  • 1篇李艺
  • 1篇曹生奎
  • 1篇王忠静
  • 1篇朱高峰
  • 1篇张小由

传媒

  • 6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冰川冻土
  • 2篇人民黄河
  • 2篇Resear...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文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flow: taking the Ejina Basin, Northwest China as example
2009年
Water is a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of arid western China. And it is groundwater,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 that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use-ratio of surface water has been raised,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from surface water has been reduced, and groundwater has been exploited on a large scale. This has led to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e Heihe watershed.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change in groundwater levels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groundwater levels in the future, have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to coordinate the water contradiction among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and to allocate the water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groundwa-ter-level variations of the Ejina region based on a large scale,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conceptual groundwater model in Ejina Basin, to establish th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using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data and combining Modular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MODFLOW) and GIS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hydrologic regime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ompare various water-delivery scenarios from midstream, and to determin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plan for maintaining and recover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s and increasing the area of Ejina oasis.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vegetation changes of Ejina Basin in the future.
Qi Feng 1,2, HaiYang Xi 1, Wei Liu 1,3, JianHua Si 1,2, ZongQiang Chang 1,2, YongHong Su 1,2 1.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2. Alashan Desert Eco-hydrolo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ion,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关键词:MODFLOW
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水循环要素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水文循环的变化趋势分析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武威盆地的水分循环与转化直接影响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特别对下游民勤盆地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根据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径流系列资料和农田灌溉用水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对盆地水循环要素进行分解,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分析了9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量和年总蒸散量没有明显增加;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盆地入流量、盆地出流量、盆地净入流量和土壤水分净通量均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盆地内年土壤水分通量则变化趋势不明显。人类活动强化了盆地内水分循环,并没有使武威盆地水资源消耗量明显增加;农业灌溉不仅袭夺了盆地内地下水的蒸发,同时减少了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红崖山水库入库流量的持续减少,主要是上游出山口径流的减少和东大河外调水量的增加所致。研究结果可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紧缺、制定科学的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翟禄新冯起张永明郭瑞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土壤植被大气模式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在分析过去地-气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能量的传输过程在模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确定了分析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我国干旱地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的一些思路,强调加强干旱地区观测资料积累,采用实测资料不断对不同分析计算进行验证,找出适用于西北干旱区的参数化方法,建立干旱区土壤-植物-大气模型。
冯起张艳武司建华席海洋
关键词: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干旱区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变迁及成因被引量:15
2009年
本论文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结论。在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风沙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下,历史时期黑河流域绿洲和沙漠化土地交替发展。气候温暖期也正是沙漠化土地减弱时期,寒冷期则是沙漠化发生强烈阶段。研究表明90年代与80年代中期相比,额济纳旗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9.1%,中游地区沙漠化发展速率相对较慢,中游地区1990年比1949年增加约9.4%,年增长速率0.27%。1990年以来,沙漠化呈稳定态势。2000年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共有13508.4km2,占监测区域的11.8%。其中,临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占监测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7%,高台占1.707%,肃南(部分)占1.427%,酒泉占0.851%,嘉峪关占0.276%,金塔占9.391%,额济纳旗沙漠化土地的面积为11434.64km2,占84.648%。由此看出,黑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同时分析了造成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
刘蔚王涛曹生奎司建华席海洋
关键词:黑河流域
额济纳绿洲土壤入渗特征与土壤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土壤水分入渗是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重要部分,土壤水分入渗与土壤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应用Guelph渗透仪测定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并分析比较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测得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的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其大小关系为:西戈壁>七道桥保护区沙枣林>二道桥胡杨林>林工站棉花地>二道桥柽柳林>梭梭苗圃地;通过因子的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影响土壤入渗的因子被归类为三个主成分,分别为土壤疏松程度因子、土壤水分因子、容重和阴阳离子总量因子,它们的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427%,其中粘粒质量分数因子对于土壤入渗的影响最大,土壤中阴阳离子总量因子和容重因子影响最小.
席海洋冯起程玉菲司建华常宗强苏永红郭瑞
关键词:额济纳绿洲土壤入渗
胡杨根系分布特征与根系吸水模型建立被引量:36
2008年
依据2006年和2007年6~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的实测资料,利用分形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对胡杨根系分布与根区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引入土壤含水率期望(cm.g/g)的概念,建立了含水率期望值与根系分维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了适宜胡杨生长的土壤含水率期望值的范围。同时建立了初版的根系吸水模型,并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结果。
冯走司建华李建林席海洋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根系分布根系吸水模型
绿洲分布比例的分形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天然绿洲是绿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它的存在与否对人工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以人工绿洲占整个绿洲面积的百分比(PAO)量化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的分布比例,在新疆全自治区87个县(市)绿洲景观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PAO的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果:1)PAO的分布具有分形的特征,其分形维数可看作绿洲演化的动态参数。随着绿洲演化的发展,PAO的分维值逐步减小;2)建立了PAO的分形维数与期望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此得到PAO分形维数的范围为0~1.708,PAO期望的范围为0~85.02%,即预留的天然绿洲的面积最少应在15%左右;3)现阶段新疆自治区绿洲PAO的分形维数为0.537,PAO的期望为53.5%,说明新疆人工绿洲的开发还有一定的潜在空间,但须与天然绿洲协调、谨慎的发展。
李建林王燕郭巧玲冯起
关键词:分形维数
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生长季树干液流变化被引量:36
2007年
应用热脉冲技术和自动气象站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Oliv.)的树干的液流流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2a的连续观测,对胡杨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树干液流流速变化曲线呈多峰型。夜间,胡杨同样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现象,这主要是由根压引起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7月最高,6月、8月次之,9月液流速率高于5月,10月最小,主要生长期6—8月胡杨日均蒸腾量占整个生长季的70%以上。不同林龄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不同,表现为15龄>25龄>50龄。树干液流量变化与环境因子中气象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线性相关,同时给出了依据常规气象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统计模型。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常宗强席海洋张凯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树干液流热脉冲技术
黑河下游典型植被下垫面与大气间能量传输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分析过去地-气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能量的传输过程在模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确定了分析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方法的优缺点。利用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绿洲试验区2003年9月的大气资料作为陆面模式的强迫场,研究陆面过程模式(LSM)在极端干旱地区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表明,在观测资料的强迫下,LSM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地表特征量的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定义额济纳地区绿洲的植被覆盖率为0.7,叶冠高度为1.5 m,位移高度为0.64 h,Karman常数取0.4。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采用LSM模型模拟的空气温度和地面蒸发比实际蒸发少,但地表潜热通量、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吻合。如果地表和植被的参数选择较好,采用LSM模型模拟本地区的陆面过程将有较好的结果。
冯起张艳武司建华席海洋
关键词:黑河下游
黑河流域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在分析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得出造成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除了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蒸发量大,干旱多风,降水极少,地表组成物质疏松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流域内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从而使得中上游用水量大幅度增加,造成下游水资源的枯竭,致使地表植被因缺水、过度樵采和放牧而大量死亡,引起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同时,干旱区绿洲的地形地貌条件对于绿洲的兴衰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自然灾害是由于某种作用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能力,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损害。河流改道是绿洲废弃的最直接原因之一。战争导致的农牧业更替也是绿洲演变的一个因素,同时战争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政策导向可以影响到绿洲人口的迁入和迁出,绿洲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绿洲内部结构、功能、性质的变化,以及对整个流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对于绿洲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效性。总之,黑河沙漠化土地形成是在气候暖干化条件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同脆弱的环境、贫乏的水、土、生物资源之间不相协调的产物,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过度的人为活动是沙漠化的主导驱动因素。
刘蔚王涛郑航马真臻
关键词:黑河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