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1K12-05-13)
-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忠张堃刘清华余斌庄岩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载荷对正常踝关节影响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摘要】目的利朋有限元法分析踝关节受到不同载衙后各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方法选取1名30岁男性健康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通过Mimicsl0.01、Solid Works2009等软件进行踝关节的三维重建、模拟韧带连接和生成关节接触等,分别建立了包含骨一韧带复合体的5块骨和9块骨的正常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分别模拟踝关节在中立位站立、内翻、外翻、内旋及外旋时所受外力,进行加载运算。结果本研究获得了踝关节在5种加载中各组织的VonMises应力分布,其中距腓前韧带在除外翻加载外的其他4种加载下应力均明显增加,为承受载衙的主要装置;同时获得了各种载荷下各关节的接触力及各骨与关节的活动度。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正常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经验证有效,其对于认识踝关节内部的力学传递机制及踝关节的损伤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 刘清华余斌张堃庄岩李忠金丹
- 关键词:踝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 足踝部数字化研究的现状及浅析被引量:5
- 2013年
- 足踝部在人体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足除了行走,还能够吸收和缓冲运动振荡,保护躯体重要器官和组织免受伤害;踝关节是人体最下部主要的负重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足踝部结构异常除导致自身疼痛、畸形外.还可进一步影响下肢、骨盆、脊柱等力学传递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足踝部研究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其经济、环保、客观性强,可以模拟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笔者就目前足踝部数字化研究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刘清华余斌庄岩李忠张堃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足踝部踝关节受伤害稳定性
- 下胫腓联合螺钉位置对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两种位置螺钉固定对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1名30岁男性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 10.01、SolidWorks 2009等软件进行骨骼的三维重建、模拟韧带连接和生成关节接触等,分别建立包含正常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踝上2.5 cm、5.0 cm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分别模拟踝关节中立位、内旋、外旋时受力,通过计算机获得胫骨、腓骨、距骨的合位移变化及旋转角度. 结果 两种位置的螺钉固定后均表现为胫、腓骨下端各方向位移减小,但绝对位移都在0.3 mm以内.胫距关节相对旋转角度在模拟踝关节内旋时分别为1.75°、1.65°,而模拟外旋时分别为0.60°、0.54°. 结论 两种位置的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效果均可靠,但固定后可致踝关节活动时各骨位移及旋转活动度减小,二者差异不明显.
- 刘清华余斌张堃李忠庄岩姚建锋马建兵
- 关键词: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
- 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1
- 2015年
- 背景: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采用外科内固定方式,内固定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往大多使用金属拉力钉,但存在断钉等风险。目的:探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在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外科内固定治疗,按照所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拉力钉组32例和可吸收螺钉组31例。于腓骨下段外侧做切口对骨折端予以复位,并利用钢板进行固定,并分别利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内固定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可吸收螺钉组患者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和内固定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金属拉力钉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较固定前均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金属拉力钉组(P<0.05)。内固定后随访12个月,金属拉力钉组有1例患者出现螺钉断裂,可吸收螺钉组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2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证实,利用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获得较之传统金属拉力钉更好的应用效果。
- 杨宁窦群立杨进
- 关键词:骨折不稳定骨折下胫腓联合下胫腓联合分离可吸收材料
- 下胫腓联合螺钉位置对踝关节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踝天节下胫腓联合损伤两种位置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应力分加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30岁男性健康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10.01、Solid—Works2009等软件进行骨骼的三维重建、模拟韧带连接和生成关节接触等.分别建立包含正常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拟伤踝上2.5cm、5.0cm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冗模型.在模型中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分别模拟踝关节在中立位站立、内旋、外旋时所受外力,进行加载计算。结果 获得了踝关节在5种加载中各组织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相对于正常踝关节,踝上2.5cm、5.0cm螺钉固定后均导致踝周韧带的应力降低、承受载荷时减少,而小腿骨间腆应力增高,其中在踝关节内旋时近端小腿骨间膜腓骨附着点应力分别达28.91和27.76MPa;各主要天竹的接触力也降低,其中在模拟踝父协内旋时胫距关协接触力分别为136.55N和120.14N,腓距火节的接触力分别为42.68N和39.33N,而馍拟踝关节外旋时胫距关节接触力分别为167.93N和158.17N,腓距关节的接触力分别为39.47N和40.21N。结论两种化哉的螺钉固定后均可致踝关节应力分布发生改变,但两者差异不明显。
- 刘清华余斌李忠庄岩张堃
- 关键词: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