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80068)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俞可赵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校长
  • 2篇高等教育
  • 1篇大众化
  • 1篇德国高等教育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性
  • 1篇研究会
  • 1篇战歌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代
  • 1篇施政
  • 1篇施政方针
  • 1篇咨文
  • 1篇校长领导
  • 1篇校长领导力
  • 1篇领导力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教学研究会
  • 1篇教育领导

机构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俞可
  • 1篇赵帅

传媒

  • 2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教育,走进战国时代?——漫话《虎妈战歌》被引量:7
2011年
美国总统年初例行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阐述施政方针。今年1月25日,这份《国情咨文》的关键词无疑是“赢得未来”,奥巴马竟然壮士扼腕般地抛下悲情之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
俞可
关键词:战国时代《国情咨文》教育战歌施政方针
论德国“大学向老年人开放”运动被引量:5
2013年
德国"大学向老年人开放"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初衷并非教育对老龄化的回应,而是大学对终身学习的呼应。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高教大众化的交互影响,高校代际矛盾发生位移,"老人恐惧症"蔓延德国高校,由此提出了崭新命题:高等教育通过外延发展所获得的增量是否被老年人对学术性继续教育的需求之膨胀所抵消,从而形成彼此消长的资源性对抗;高等教育与老年教育是否一仍旧贯地分道扬镳,从而形成泾渭分明的路线式对峙。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既要坚持社会性又须坚守学术性,以利于推动老年教育的学术转向。
俞可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教育高教大众化
第三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德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于2011年7月11—15日在德国汉堡大学和柏林理工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有中方代表13人,德方代表30人。汉堡大学副校长郝格·菲舍尔(Holger Fischer)教授以及柏林理工大学副校长嘉布丽勒·温道夫(GabrieleWendorf)教授出席了本届论坛并致欢迎辞。
俞可
关键词:教育论坛高等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会副校长
基于数据的校长领导力——以欧洲LISA项目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以PISA为代表的教育大规模评估引发校长对数据的渴求。欧盟项目"改进校长工作,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应运而生,堪称建立于大规模评估基础上的学校领导研究的一次创造性尝试。鉴于校长领导力的瓶颈在于如何改善实践,遵循学校发展国际网络组织缔造者罗尔夫的四点建议,即内部评估优先于外部、自我采集的数据比外部引进的数据更有效度、外部引进的数据必不可少、校长须创造性地与数据打交道,大规模评估可视作一种基于数据的校长领导力。
俞可赵帅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
洪堡2010,何去何从被引量:11
2010年
2010年10月10日,柏林洪堡大学盼来建校200周年,同时也迎来一位新校长。既有传承,也有新生。然而,200周年校庆之扛鼎之作《洪堡备忘录2010》欲求远眺未来却深陷对历史的纷争,就职典礼上新任校长理应展现蓝图却呼吁以洪堡为标杆。以此事件为主线,以洪堡模式核心理念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切入点,通过对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历史的分析,作者认为,旨在创建一所"典范大学"的洪堡模式自始至终未能在德国本土实现,且渐行渐远,尽管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之母"与"现代之原型"被世界广为追捧乃至复制,在德国亦无尽魂牵梦绕。洪堡理念的百年失意恰恰源于教学与科研的世纪纠结。走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洪堡2010前途未卜。
俞可
关键词:洪堡德国高等教育教育领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