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1040147)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小娟舒建昌张晓燕何雅军叶国荣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姜黄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及其对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其对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大鼠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姜黄素10、20、40mg/100g灌胃,设立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含量,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按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PC-Ⅲ明显降低(P<0.05);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且这种效果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增强胶原纤维降解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 舒建昌邓亮叶国荣何雅军吕霞杨小红
- 关键词:姜黄素肝纤维化胶原纤维
- 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丹参治疗作为阳性对照,检测血清ALT、AST、HA、LN、Ⅲ型前胶原(PCⅢ)、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NO、HA、LN、PCⅢ、MDA、Hyp,模型对照组分别为(693.75±117.57)U/L、(892.50±105.69)U/L、(70.95±10.23)μmol/L、(468.22±93.45)mg/L、(346.44±75.08)mg/L、(279.82±54.00)μg/L、(402.25±39.16)nmol/g、(752.50±77.62)μg/g,姜黄素(每100g体重40mg)治疗组分别为(218.50±48.89)U/L、(376.60±79.13)U/L、(47.96±6.53)μmol/L、(289.96±60.43)mg/L、(107.35±27.24)mg/L、(148.95±28.63)μg/L、(236.10±30.54)nmol/g、(478.40±75.74)μg/g,P值均〈0.05;提升肝纤维化时异常降低的肝组织SOD水平,姜黄素(每100g体重40 mg)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39±21.23)U/mg、(46.52±20.01)U/mg,P〈0.05;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且该作用随着姜黄素剂量增大而加强。结论姜黄素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直接影响胶原代谢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 舒建昌叶国荣吕霞方力吴海恩陈小娟
- 关键词:肝纤维化姜黄素四氯化碳
- 丹参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丹参治疗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丹参灌胃处理,同时设立正常组、对照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肝组织行HE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较模型组,丹参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PC-Ⅲ(P〈0.01),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结论丹参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 张晓燕舒建昌何雅军叶国荣吕霞
- 关键词:丹参肝纤维化
- 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于第9周起分别予姜黄素10、20、40 mg/100g体重灌胃,设正常、溶剂、模型与丹参对照组,检测血清ALT、AST、HA、LN、PC-Ⅲ,ELISA法检测TGF-β1、TNF-α,化学法检测血清NO,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PDGF-BB变化,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PC-Ⅲ(P<0.05);降低血清细胞因子NO、TGF-β1、TNF-α水平(P<0.05);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抑制PDGF-BB的合成表达(P<0.05),上述作用随着姜黄素剂量增大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减少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 舒建昌王红利叶国荣何雅军吕霞方力
- 关键词:姜黄素肝纤维化细胞因子
- 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与肝星状细胞的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数目、分布、凋亡等变化,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于第9周起分别予姜黄素10、20、40 mg/100 g体质量灌胃,设立正常组、溶剂组、模型组和丹参组,1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左叶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SMA,TUNEL与Desmin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HSC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能明显改善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活化HSC明显增多,而极少发生凋亡,姜黄素可以明显减少活化HSC数量并增加其凋亡率(P<0.05);上述作用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SC活化、增殖,诱导HSC凋亡,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 叶国荣舒建昌吕霞杨小红
- 关键词:姜黄素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
-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四氯化碳0.025 mL(用花生油1∶6稀释)/次,每周3次,共1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溶剂对照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ELISA法检测转化生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化学法检测血清氧化亚氮(NO)。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的变化,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HA、LN、PC-Ⅲ、NO、TGF-β1、TNF-α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组织肝纤维化评分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PDGF-BB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促进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 叶国荣舒建昌何雅军吕霞
-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