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B04175)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林秀春蔡立哲金亮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莆田学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底栖动物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数量
  • 1篇养殖
  • 1篇生产力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组成
  • 1篇桡足类
  • 1篇线虫
  • 1篇小型底栖动物
  • 1篇海洋生物
  • 1篇贝类
  • 1篇贝类养殖
  • 1篇产力
  • 1篇次级
  • 1篇次级生产力

机构

  • 3篇莆田学院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篇蔡立哲
  • 3篇林秀春
  • 2篇金亮

传媒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湄洲湾贝类养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被引量:6
2006年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湄洲湾灵川贝类养殖滩涂定量采样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种类101种,其中环节动物52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18种,脊索动物3种,腔肠动物、扁形动物、棘皮动物各1种。年平均密度为2084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52.32 g.m-2,次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21.23 gAFDW.m-.2a。春季(3月)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高于其他季节,而多贝类和寡贝类养殖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
林秀春蔡立哲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
湄洲湾灵川贝类养殖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数量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湄洲湾北岸灵川贝类养殖滩涂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贝类养殖对滩涂底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密度为65.7±37.5个/cm2,春季(3月)的密度比其它季节高.线虫和桡足类是小型底栖动物密度的主要组成,其中线虫平均密度为63.9个/cm2,约占密度组成的97.3%;桡足类平均密度为0.77个/cm2,约占密度组成的1.2%.许多站次的线虫和桡足类数量之比(N/C)均超过100,多贝类养殖的Y断面的小型底栖动物密度、N/C均比寡贝类养殖的F断面高.
林秀春蔡立哲金亮
关键词:海洋生物贝类养殖线虫桡足类动物数量
湄洲湾贝类养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根据2005年6、9、12月和2006年3月在湄洲湾灵川贝类养殖滩涂6个取样站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四个季度的定量样品,运用B rey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34.70 g(AFDW)/(m2.a),年平均P/B值为1.32。秋季(9月)的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高于其它季节,而多贝类和寡贝类养殖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差异并不显著。
金亮林秀春蔡立哲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