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W022)

作品数:59 被引量:96H指数:5
相关作者:沈文凡聂垚孟祥娟彭飞周非非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诗歌
  • 8篇唐代
  • 7篇唐诗
  • 6篇文学
  • 5篇诗人
  • 3篇杨家将
  • 3篇综论
  • 3篇晚唐
  • 3篇小说
  • 3篇接受史
  • 3篇考论
  • 3篇白居易
  • 2篇点灯
  • 2篇杜甫
  • 2篇研究综论
  • 2篇艺术
  • 2篇咏史
  • 2篇元明
  • 2篇诗创作
  • 2篇诗家

机构

  • 63篇吉林大学
  • 8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北华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作者

  • 60篇沈文凡
  • 8篇聂垚
  • 5篇孟祥娟
  • 4篇彭飞
  • 4篇全崴
  • 3篇王赟馨
  • 3篇周非非
  • 3篇代景丽
  • 3篇沈文雪
  • 3篇张德恒
  • 2篇陈晓雷
  • 2篇李文玉
  • 2篇左红杰
  • 2篇李博昊
  • 2篇刘文宙
  • 1篇彭伟
  • 1篇沈媛媛
  • 1篇牛菲
  • 1篇王春明
  • 1篇闫秋玉

传媒

  • 11篇吉林师范大学...
  • 5篇西华大学学报...
  • 4篇社会科学辑刊
  • 4篇古籍整理研究...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华夏文化论坛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晋阳学刊
  • 2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襄樊学院学报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9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家将”创作文献接受史考论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历了近千年积淀,从早期的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成为俗文学代表作。各个时代的'杨家将'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表现出时代性、专有性...
沈文凡聂垚
关键词:接受史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2011年
自昭君出塞以降,其寂寞情怀得到诸多诠释,而昭君哀怨于史学渐备其体,民间传说延其命脉,至文学而成大观之势,演变为一种文化主题。韩国学者赵钟业于《韩国诗话丛编》辑录南羲采《龟磵诗话》,其所录昭君怨诗,以歌探心,对昭君怨文化主题演变有着弥足珍贵的补益价值。
沈文凡代景丽
唐代诗人婚俗观类释——以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为参照
2012年
我国古代婚俗现象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嫁娶礼仪约定俗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文化。从文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来看,古代婚俗文化有其独特研究价值,对于溯源人类繁衍的历史进程、动态,及其礼制、风俗,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研究,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相对开放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婚俗习惯和生活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
聂垚沈文凡
关键词:婚俗文化唐代诗人约定俗成历史阶段封建礼教
重估刘禹锡咏史诗的新拓意义
2009年
元和诗豪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在多种诗歌题材领域有所涉猎,以政治讽刺寓言诗、咏史诗与仿民歌体创作最见功力,咏史之作更是当为其中翘楚。他在对前人大量优秀经验成果继承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独有见地,使咏史诗的创作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文辞、风格、意境等诸多方面树立法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文学遗产。
沈文凡彭飞
关键词:刘禹锡咏史诗艺术魅力
“长律”、“排律”名称之文献缉考——以唐宋元明时期作为考察范围被引量:4
2009年
"长律"的概念内涵不是单一的指称"排律","排律"的概念使用较晚,这是诗体发展的特殊现象。实际上,如果考察从唐至明的文献,就会发现"律诗"的定义唐宋诗话中也很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转换视角,比如注意诗人的分体意识及创作实践,因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理解与运用的概念,虽然从例证来看构不成完整的系统轨迹,但把所有诗人使用的相关概念综合链接起来,就可以判断其所指,看出它的内涵及其演变轨迹。"排律"诗体产生于唐代,但"排律"名称却形成于元代,元代杨士弘提出"排律"概念,明代诗人迅速接受,随后排律创作在明代繁盛起来。
沈文凡周非非
关键词:排律诗题
马戴登入《诗人主客图》清雅派“升堂”之门初探
2011年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诗歌创作以及与此派门人的"交往"看,马戴登清雅派"升堂"之门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山水田园诗作内容简净朴实;第二,五言律诗呈现清幽淡雅的特色;第三,马戴与清雅派弟子姚合、贾岛二人颇有交谊。本文以马戴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戴所处时代背景,探讨其登清奇雅正派之"升堂"的各种因素。
沈文凡陈晓雷
关键词:马戴
以韩国李圭景《诗家点灯》所辑文献为中心的范成大研究
2012年
范成大诗歌作品历来以"新清妩媚、奔逸俊伟"著称。与此类传统观点不同,韩国诗人李圭景在《诗家点灯》中辑录了多篇石湖诗歌作品,认为石湖诗作的艺术风格倾向于"醇淡中有至味",是"宋诗中可模楷者"。以石湖单篇诗歌作品为案例,由诗歌文字的细微差异,比照研究了《诗家点灯》与《石湖集》所辑诗作的异同,并指出石湖诗歌作品的主要创作风格和人生理想是以"疏野"和"沉著"为核心的。石湖"疏野"、"沉著"的艺术风格和人生理想,亦是由其诗歌作品中意象层面归结而出的。
聂垚沈文凡
关键词:诗学文献范成大
怀古咏史词创作流变述论
2013年
宋代咏史词成为与咏史诗分庭抗礼的一种体裁。范仲淹开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先声,苏轼、王安石雄居于前,柳永用慢词写怀古题材,贺铸、周邦彦为北宋的怀古咏史词画上了句号。辛弃疾把怀古咏史词推到高峰,金陵怀古、赤壁怀古、京口怀古是南宋怀古词之大宗。金代的怀古咏史的巨擘为元好问。元代以写怀古词而著名的作家前数白朴,后推萨都剌。明代杨慎、吴易、夏完淳咏史词抒发对故国的沉重咏叹。清朝吴伟业、陈维崧、曹贞吉、纳兰性德等人的创作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沈文凡王慷
关键词:宋元明清
晚唐讽刺文学对柳宗元寓言散文的接受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在寓言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寓言散文不仅揭露时弊、展现自我高洁人格操守、于嬉笑怒骂中表达对现实丑恶现象的不满,而且善于自我反思,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意味。柳宗元寓言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晚唐讽刺文学皮里阳秋的创作风格、以批判为主的思想内容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沈文凡彭飞
关键词:晚唐讽刺文学
宝黛钗爱情悲剧与清代官场文化被引量:1
2013年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沈文凡孙千琪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金玉良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