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0303111)
作品数:
1
被引量:2
H指数:1
相关作者:
黄雪英
徐南平
钟立群
吴卫萍
林敏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西省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选择素
1篇
血管
1篇
血管内凝血
1篇
凝血
1篇
评分
1篇
危重
1篇
危重病例
1篇
危重病例评分
1篇
危重患儿
1篇
小儿
1篇
小儿危重病
1篇
小儿危重病例...
1篇
弥散
1篇
弥散性
1篇
弥散性血管内...
1篇
聚体
1篇
抗凝
1篇
抗凝血酶II...
1篇
患儿
1篇
活性
机构
1篇
江西省儿童医...
作者
1篇
朱友荣
1篇
林敏
1篇
吴卫萍
1篇
钟立群
1篇
徐南平
1篇
黄雪英
传媒
1篇
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1篇
2008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急危重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方法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与DIC的内在关系。方法随机对我院PICU新入院的急危重患儿在入院24h内进行首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分值不同依次分成三组:非危重组(〉80分)32例;危重组(71~80分)29例;极危重组(≤70分)23例。评分后按照试验要求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A);用ELISA法测定D-二聚体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三组共收集病例84例,其中22例合并DIC,占26%。危重组和极危重组DI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x^2=6.32,12.82,P值均〈0.05)。而且首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越低,DIC的发生率就越高(x^2=27.01,P〈0.01)。22例DIC患儿的AT-III:A降低,而D.二聚体、P一选择素均显著升高,敏感性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x^2=35.22,P〈0.01)。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用于急危重患儿DIC的早期监测,对科学把握DIC早期实验室检测的有利时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AT-III:A、P-选择素作为急危重患儿DIC的早期监测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徐南平
吴卫萍
林敏
钟立群
朱友荣
黄雪英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D-二聚体
抗凝血酶III活性
P-选择素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