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210266)

作品数:12 被引量:358H指数:10
相关作者:徐国伟王贺正李友军陈明灿翟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水稻
  • 9篇水氮耦合
  • 7篇根系
  • 5篇交替灌溉
  • 5篇灌溉
  • 5篇干湿交替
  • 5篇干湿交替灌溉
  • 4篇施氮
  • 3篇氮素
  • 3篇氮素利用
  • 3篇稻根
  • 3篇水稻根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氮肥
  • 2篇性状
  • 2篇叶片
  • 2篇有机酸
  • 2篇郑麦9023

机构

  • 13篇河南科技大学
  • 8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3篇徐国伟
  • 11篇王贺正
  • 9篇李友军
  • 8篇陈明灿
  • 3篇翟志华
  • 2篇孙会忠
  • 2篇孙梦
  • 1篇李帅
  • 1篇吕强
  • 1篇陈珂
  • 1篇赵永芳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水稻根系分泌物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1
2014年
秸秆还田及适宜的施氮水平,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徐稻3号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水平与2种秸秆处理,研究了秸秆与氮肥处理下水稻根际分泌特性的差异及其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秸秆处理下,中氮(NN)增加结实期氮素的累积,提高氮(N)素的吸收利用率,同时,NN处理下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琥珀酸、有机酸总量、氨基酸的含量及根系活性上升。在同一氮肥处理下,秸秆还田提高N素吸收累积,增加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琥珀酸及草酸的含量,降低柠檬酸的含量,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氨基酸含量及根系活性在秸秆还田后明显上升。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苹果酸、琥珀酸、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根系活性与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徐国伟李帅赵永芳陈明灿李友军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施氮养分吸收利用
秸秆还田量对直播稻苗期生长和土壤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 t/hm2(S1)、4.5 t/hm2(S2)、6 t/hm2(S3)和7.5t/hm2(S4)4种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S0)为对照,测定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直播稻的出苗率、干物重、根长、根系活性、秸秆腐解动态、土壤p H及有机酸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直播水稻出苗与苗期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降低直播水稻的出苗率,出苗率降低13.1~31.6个百分点,少量秸秆还田处理(S1)对直播水稻的根系形态、根系活性及植株干重无显著影响,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直播稻苗期生长发育速度及根系活性均降低,但出苗20 d后,S3与S4处理植株形态及根系活性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pH值及秸秆的腐解率,增加了土壤中秸秆腐解量与土壤中有机酸含量,但在S3与S4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直播水稻出苗率与土壤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徐国伟翟志华杨久军王贺正陈明灿
关键词:直播秸秆还田出苗根系
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耦合对水稻根际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环境及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影响,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轻度(-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HN,360 kg/hm^2)3种氮肥水平9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及中氮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及重施氮肥则降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P<0.05)减少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总量;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与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的供氮效应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均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的控水及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研究可为通过水氮耦合调控水稻良好的根际环境提供依据。
徐国伟陆大克孙会忠王贺正李友军
关键词:灌溉氮肥水稻土壤酶有机酸
施氮和干湿灌溉对水稻抽穗期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以水稻品种‘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0N,0 kg?hm-2)、中氮(MN,240 kg?hm-2)和高氮(HN,360 kg?hm-2)3种施氮水平及浅水层灌溉(0 k Pa)、轻度干湿交替灌溉(-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水稻抽穗期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和组分变化、氨基酸含量及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偏生产力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探索水氮耦合机理,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及根际生态提供理论及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水稻根系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总有机酸、氨基酸分泌量,分别较浅水层灌溉增加13.2%、8.7%、27.3%、40.0%、6.7%、6.3%及6.4%,水稻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偏生产力分别增加4.1%及1.7%,显著提高根系分泌有机酸及氨基酸含量;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减少水稻根系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的分泌量,显著降低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氨基酸含量及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同一水分条件下,施氮显著促进根系酒石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的分泌,降低了草酸和柠檬酸的分泌量。根系分泌的酒石酸和琥珀酸含量在MN与HN间差异较小。分析表明,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氨基酸、苹果酸及琥珀酸的供氮效应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效应及与供氮的耦合效应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效应及其与供氮的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根系分泌的柠檬酸、草酸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与极显著正相关,乙酸与氮肥利用间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通过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与中等施氮调控发挥水肥耦合效应,可以促进水稻根系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及氨基酸分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水稻高产。
徐国伟陆大克王贺正贾付俊陈明灿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水氮耦合氮肥利用效率
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量对水稻叶片光合性状的耦合效应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量耦合对水稻光合性状及其效应的影响,从光合源及光合质方面阐明不同水氮组合处理在光合性状上的差异。【方法】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土培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 k Pa)、轻度干湿交替灌溉(–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N0)、中氮(MN,240 kg/hm^2)和高氮(HN,360 kg/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增加了主要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抽穗后群体叶面积指数,且与MN耦合后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显著降低主要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在同一灌溉方式下,中氮处理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有利于穗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提高,重施氮肥反而降低叶片光合及荧光效率。水稻叶片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潜在活力及最大光化学效率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性状指标的供氮效应均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下主要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率、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均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的控水及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结论】轻度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中氮处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光�
徐国伟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李友军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水氮耦合光合性状叶绿素荧光
水氮耦合下水稻根系形态代谢差异及其与籽粒库活性的关系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灌浆期光合及籽粒库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新稻2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0kPa)、轻度水分胁迫(-20k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kPa)3种灌溉...
徐国伟翟志华王楠王贺正陈明灿
关键词:水稻水氮耦合
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27
2015年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防雨棚池栽试验,设置浅水层灌溉、轻度水分胁迫(-20 k Pa)和重度水分胁迫(-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HN,360 kg/hm2)3种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对根系形态、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氧化力、根系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轻度水分胁迫增加了主要生育期根长、根质量、根质量密度、根系氧化力、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氮代谢酶活性,降低穗分化后水稻根冠比,且与MN耦合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该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重度水分胁迫则降低根长、根质量、根系活力及氮代谢酶活性,增加主要生育期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幼穗分化始期至成熟期根冠比与水稻籽粒产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根系形态、根系氧化力及氮代谢酶活性均与产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根系质量、根质量密度及根冠比与氮肥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而穗分化至成熟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及穗分化至抽穗期根系氧化力均与氮肥农学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表明通过适宜的水氮耦合调控,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活力和氮代谢酶活性,将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该研究对认识水氮耦合下根系形态生理差异、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徐国伟王贺正翟志华孙梦李友军
关键词:胁迫水氮耦合
水氮耦合对郑麦9023结实期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叶片衰老差异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旗叶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则降低,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kg N/hm2(N2)相比,300kg N/hm2(N3)处理茎鞘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降低了10.6%与10.1%;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W1)相比较,水分胁迫(W2)处理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增加了旗叶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N3处理尤为明显。花后21d不同处理间趋势与花后7d一致;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kg N/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W1)无明显差异。表明适宜的水分胁迫与氮肥使用能够产生耦合效应,促进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籽粒结实率及粒重,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徐国伟王贺正尼娇娇陈明灿李友军
关键词:小麦水氮耦合叶片衰老
水氮耦合对郑麦9023结实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以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三个氮肥水平和两个水分处理来探讨水氮耦合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21 d,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200 kg·hm^(-2)(N2)相比,300 kg·hm^(-2)(N3)处理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分别降低了13.5%,9.0%,8.2%及20.9%;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与对照(-25 k Pa)相比较,水分胁迫(-60 k Pa)处理后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有所增加,N3处理尤为明显。产量方面: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N1(0 kg·hm^(-2))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72.1%,N3提高了61.4%,而N3处理比N2处理平均下降了6.6%;在同一氮肥处理下,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根系活性、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有机酸总量与产量呈显著及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及N2条件下根系生理活性较强,更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徐国伟孙梦王贺正陈明灿李友军
关键词:小麦水氮耦合根系生理
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水稻内源激素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6
2018年
为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水平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连粳7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土培试验,研究3个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度干湿交替灌溉、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与3个氮肥水平(0、240和360 kg/hm2)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Z+ZR)、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促进根系Z+ZR、IAA合成,提高叶片中NR、GS及GOGAT活性,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抑制根系Z+ZR、IAA合成,降低叶片NR、GS及GOGAT活性,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根系ABA含量则明显增加(P<0.05);在相同灌溉方式下,根系Z+ZR、IAA含量、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氮肥累积量在保持水层及轻度干湿交替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下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氮处理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合成的Z+ZR、IAA及叶片中氮代谢酶活性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而脱落酸含量则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根系合成的Z+ZR、IAA及叶片中氮代谢酶供氮效应为正效应,抽穗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为负效应。该研究对探索水氮耦合机理,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及科学依据。
徐国伟陆大克刘聪杰王贺正陈明灿李友军
关键词:灌溉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水氮耦合内源激素氮代谢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