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521)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顾岩朱晨芳钟强孙波陈亚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乳房
  • 2篇受体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RNA干扰
  • 2篇VEGF-C...
  • 1篇短发夹RNA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顾岩
  • 5篇朱晨芳
  • 3篇孙波
  • 3篇钟强
  • 2篇杨雪
  • 2篇陈亚宁
  • 2篇戚晓亮
  • 1篇彭智猷

传媒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乙醛脱氢酶1A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1)亚型ALDH1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TNM分期及病人总生存期等临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72例乳腺癌病人中,淋巴结转移组(n=37)ALDH1A1阳性表达21例,占56.8%;非淋巴结转移组(n=35)ALDH1A1阳性表达8例,占22.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LDH1A1在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病人的表达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1);但与病人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级、TNM分期、分化程度和受体状态不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LDH1A1高表达组病人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均显著低于ALDH1A1低表达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ALDH1A1表达、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ALDH1A1高表达组病人预后显著差于ALDH1A1低表达组(P<0.05)。结论:乳腺癌ALDH1A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判断病人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彭智猷朱晨芳戚晓亮杨雪顾岩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预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短发夹RNA抑制乳腺癌增殖和迁移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 应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type 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的表达,探讨IGF~1R对乳腺癌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IGF-1R 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MDAMB-231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体外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RT—PCR定量结果和迁移实验结果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IGF-1RshRNA质粒载体,转染效率为55%~60%。IGF-1R 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MDA—MB-231细胞IGF-1R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均〈O.05)。结论IGF-1R shRNA表达质粒可以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IGF-1R的表达,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陈亚宁朱晨芳顾岩
关键词:乳腺肿瘤短发夹RNARNA干扰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n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表达。建立裸鼠皮下和原位肝癌移植模型;研究IGF-1R基因沉默前后,rhGH对裸鼠肝癌移植瘤成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I-3K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分子AKT的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注射rhGH可使荷瘤裸鼠体重明显增加,肝癌原位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大(P<0.05);但肝癌在裸鼠体内的转移并未显著增加(P>0.05)。IGF-1R基因沉默后,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成瘤率、原位肝癌接种模型中的肝癌移植瘤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同时,注射rhGH后,裸鼠肝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增大(P>0.05)。对PI-3K信号通路的研究显示,rhGH能显著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信号分子AKT磷酸化,IGF-1R沉默后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rhGH在体内具有显著促进荷瘤裸鼠体重增加及移植瘤生长的作用;但并不促进肝癌的转移。IGF-1R基因沉默后,rhGH对裸鼠移植瘤的成瘤和促生长作用明显减弱。而PI-3K信号通路在rhGH促肝癌生长中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
朱晨芳孙波钟强顾岩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构建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靶向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内的VEGF-C表达之研究
2010年
目的:通过构建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内VEGF-C后的生物学变化。方法:构建pGCsi-VEGF-C真核表达载体,建立VEGF-C稳定低表达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株,检测该细胞株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及体内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GCsi-VEGF-C真核表达载体,沉默效率达90%;筛选并获得VEGF-C稳定低表达的MDA-MB-231细胞株,该细胞株的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分别下降40%和35%,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减慢和癌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VEGF-C的表达量下降可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侵袭及淋巴结转移能力。
钟强朱晨芳戚晓亮孙波顾岩
关键词:VEGF-C乳腺癌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
IGF-1调控乳腺癌VEGF-C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的调控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IGF-1刺激前后目的基因VEGF-C mRNA及其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检测细胞内相关信号传导分子Akt、ERK1/2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改变。结果:IGF-1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株的VEGF-C表达(P<0.05);VEGF-C表达与IGF-1间呈浓度依赖关系;在IGF-1作用下,p-Akt及p-ERK1/2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1能显著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VEGF-C表达,信号传导分子p-Akt与p-ERK1/2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孙波钟强朱晨芳顾岩
关键词:乳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淋巴管生成可能会主动促进淋巴转移的发生,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部分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等。但是,对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等问题仍有争议。本文对近年国内外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亚宁顾岩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辅助治疗与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乳腺癌病人开始接受术后乳房重建以恢复乳房的形态。乳房重建可分为即刻乳房重建和延迟乳房重建。相对于延迟乳房重建,即刻乳房重建具有诸多优势,例如,术后仍能保持病人身体形态,可显著减少乳房切除对病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增强病人的自信,改善社会及家庭关系;在手术总费用与住院时间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杨雪顾岩
关键词: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理念:乳房肿瘤切除整复重建被引量:4
2012年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一直在发展进步中,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对乳腺癌术后乳房形态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各种整复重建技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手术后即刻重建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与应用,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亚专科——乳房肿瘤切除整复重建外科(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的出现[1-3]。这种治疗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构成了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顾岩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