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6JZD0029)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许结金胤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代文
  • 1篇中国古代文体
  • 1篇文体
  • 1篇历史演变
  • 1篇科举
  • 1篇古代文体
  • 1篇赋作
  • 1篇承续
  • 1篇辞赋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许结
  • 1篇金胤秋

传媒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天中学刊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中国古代文体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
2013年
中国古代文体经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的文体批评理论体系。近现代的文化变革对旧体文学的扬弃与文化复归对旧体文学的保持,显现为中国古代文体的断裂与承续。中国古代文体至今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应该以贯通古今的文学史的视野看待中国传统文体的现代意义。
许结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体历史演变承续
科举与辞赋:经典的树立与偏离被引量:15
2008年
自唐代实行"诗赋取士"制度,辞赋与科举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应试赋所代表的王权话语,在秉承前科举时代所树立的辞赋经典的同时,又形成了对辞赋经典的重构与偏离。唐代应试律赋新体的创生与完型,唐宋有关考赋与否的论争,元人以"祖骚宗汉"为号召开辟应试赋"变律为古"的新路径,清人"尊唐"而对应试律赋的重塑,均系围绕科举而出现的对辞赋经典的选择与纠正。而"诗教"的限制、"制度"的约束与"文本"的矛盾,又成为科举应试赋创作的"三大困境",使应试赋在重建经典时不断丢失经典,其对后期赋史之变革与衰落的影响,值得回顾与反思。
许结
关键词:科举辞赋
论清代赋话中经典赋作的确立被引量:2
2008年
赋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批评形式,成熟于清代。清代赋话批评将一批唐宋律赋塑造成为经典,是由帝王发扬、并由精英文人主导完成的,涉及政治、文化诸多因素。在繁盛一时的赋话论著中,清人借助这一批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辞赋经典的认知态度,其论述的重点,正是对唐以来科举考试律赋的经典性的选择。而确立了经典后的清代赋话使得清代律赋创作在完整的理论之外,还具备了可以模仿的公式和典范,更好地实现了它的教授之功。
金胤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