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TY022)

作品数:20 被引量:146H指数:8
相关作者:杨海晨沈柳红王斌钱应华赵芳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体育
  • 7篇人类学
  • 4篇体育人类学
  • 3篇田野调查
  • 3篇苗族
  • 3篇民俗体育
  • 3篇民族传统
  • 3篇民族传统体育
  • 3篇红水河流域
  • 3篇范式
  • 3篇传统体育
  • 2篇研究范式
  • 2篇仪式
  • 2篇人类学考察
  • 2篇体育文化
  • 2篇体育行为
  • 2篇体质
  • 2篇中学生
  • 2篇民族
  • 1篇仪式性

机构

  • 14篇桂林电子科技...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玉林师范学院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广西科技师范...
  • 2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武汉纺织大学
  • 2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7篇杨海晨
  • 6篇沈柳红
  • 6篇王斌
  • 5篇钱应华
  • 4篇赵芳
  • 3篇孙庆彬
  • 2篇胡小明
  • 2篇徐世军
  • 2篇王标
  • 2篇张萍
  • 2篇陈宁
  • 1篇高会军
  • 1篇李良桃
  • 1篇韦金亮
  • 1篇刘伟俊
  • 1篇凌颖
  • 1篇商汝松
  • 1篇庞文驹
  • 1篇李治业
  • 1篇谢雄健

传媒

  • 4篇武汉体育学院...
  • 3篇体育科学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学研究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技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体育成人教育...
  • 1篇体育研究与教...
  • 1篇军事体育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想象的共同体:跨境族群仪式性民俗体育的人类学阐释——基于傣族村寨“马鹿舞”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8
2014年
采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云南省孟连县傣族村寨的仪式性民俗体育活动"马鹿舞"进行研究。通过对马鹿舞的仪式过程及其文化生态的参与感知、深度访谈后认为:关于马鹿舞起源的民间传说,"原型"或"母题"应来自傣族社会的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马鹿舞的跨境传承、传播与傣族社会历史变迁中重大事件相对应;拥有想象的共同体是仪式性民俗体育活动得以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原因。
杨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红赵芳
战争与生计:一项边缘性族群体育活动缘起的历史考察——来自广西红水河流域“演武活动”的调查报告
采用文献调研、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依循人类学的"类型比较"原则和民族史的"边缘-中心"理论,对广西南丹黑泥屯的演武活动缘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演武活动是基于黑泥屯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央王朝羁縻土司制度下的镇戍、平定叛乱、...
杨海晨王斌
关键词:体育起源
文献传递
论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较被引量:26
2012年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争鸣并达成一些共识;战后到全球化前期出现学科化与体制化趋势;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通过反思使跨文化比较趋于整合。就如何进行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遵循可比性、整体性、主客位性等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及模式比较法等方法;应选取具有相似表现形式的项目,根据地缘或渊源进行研究。提出跨文化的历史诉求应是为了促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杨海晨王斌胡小明赵芳沈柳红陈宁李良桃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跨文化比较
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广西南丹拉者村“斗牛斗”运动的田野报告被引量:25
2013年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斗牛斗"运动的变迁历程及传承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斗牛斗"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牛角刀、斗牛武、斗牛斗三个阶段,其中,牛角刀是作为当地土兵的一种有效御敌的武器;斗牛武则是中原文化与当地武术结合下的一种训练士兵的方法;斗牛斗是当地在"改土归流"过程中由"斗牛武"衍生出来的一项传递情感的民俗活动。"斗牛斗"运动传承的主要载体为"演武节"。崇武尚勇的民风和壮族牛崇拜是"斗牛斗"运动传承的两大文化核心支柱。
陈奇杨海晨沈柳红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人类学
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对现代健身观的启示被引量:1
2012年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之一,它所凝聚的审美内涵与精神实质属于中国古代体育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都注重身体的参与和内在情感的渗透,追求的都是身心的和谐与自由。在全民健身时代的今天,人们健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身心的健康、放松和愉悦,孔子和庄子"游"的体育理念为体育健身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李治业
关键词:孔子论语庄子健身体育理念
广西融水芒哥坡会的体育人类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广西融水安陲芒哥坡会承载着当地苗族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体育文化价值,对于满足人们祈福禳灾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加强人际交往,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广西苗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钱应华杨海晨
关键词:节庆体育体育人类学
从工具到传统:红水河流域“演武活动”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文献调研、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社会行为理论出发,对广西南丹黑泥屯的"演武活动"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演武活动的形成是基于黑泥屯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央王朝羁縻土司制度下的镇戍、平定叛乱、土司之间的仇杀、东征北伐及抵抗交趾安南等战事活动;土地领主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演武活动的形成体现了黑泥屯土司的政治策略和土民的生存艺术,符合工具理性的人类社会行为。而在发展过程中,地方性知识背景赋魅和丰富了演武活动的内涵,使之逐渐形成了"作为集体记忆的传统行为"。对丰富和充实"体育的多元起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价值。
杨海晨王斌
关键词:集体记忆体育行为红水河流域
从祭祀到生活:对苗族拉鼓仪式变迁的体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拉鼓仪式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特有的祭祖活动,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是其能够长期得以流传的基础.笔者以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在文献资料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拉鼓仪式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功能的现代性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拉鼓仪式完成了从祭祖到世俗的转化过程,并已深深融入到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
钱应华杨海晨孙庆彬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文化变迁苗族
不同类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田野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广西境内部分民族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类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路:仪式、祭祀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创新就是原地的、原始的保留,慎重改编与创新;竞争、健身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立足于乡土社会进行传承,适当推广,但应进行规则规范、动作改编、技术创新以适应主流文化;娱乐、益智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以开放的眼光,积极通过乡土社会中的精英人士进行传承与创新,但不能脱离乡土文化生态之根。
沈柳红杨海晨孙庆彬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从民俗到职业:广西田阳舞狮变迁的田野考察被引量:17
2016年
采用田野调查、口述史、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社会行为分析出发,以田阳舞狮为个案,对人类体育运动参与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个体、族群、次级群体、地方政府、国家对田阳舞狮不同程度的需求,以及不同层面在不同利益目的的驱动下,达成"合谋"推动着田阳舞狮的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民间体育行为并不像前人研究认为的那样只有"工具理性行为",而是存在从价值理性行为向工具理性行为的变迁。从此个案出发,课题组认为,人类体育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具理性行为,在民间,至少有一部分从民俗到职业或者从传统到工具变迁的一支。
王标杨海晨张萍韦金亮邱海洪邓水坚
关键词:体育行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