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9426)

作品数:10 被引量:393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春燕朱新开李东升郭文善蔡剑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2篇氮肥
  • 2篇氮磷钾
  • 2篇氮磷钾肥
  • 2篇籽粒
  • 2篇小麦籽粒
  • 2篇胁迫
  • 2篇磷钾
  • 2篇磷钾肥
  • 2篇秸秆
  • 2篇钾肥
  • 1篇氮肥水平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肥运筹比例
  • 1篇氮磷钾肥配比
  • 1篇氮磷钾配比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套播
  • 1篇低温胁迫
  • 1篇扬麦15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扬州环境资源...

作者

  • 4篇朱新开
  • 4篇李春燕
  • 3篇李东升
  • 3篇郭文善
  • 2篇张平平
  • 2篇周淼平
  • 2篇戴廷波
  • 2篇姚国才
  • 2篇马鸿翔
  • 2篇杨学明
  • 2篇曹卫星
  • 2篇姚金保
  • 2篇封超年
  • 2篇任丽娟
  • 2篇姜东
  • 2篇蔡剑
  • 2篇张鹏
  • 2篇周为华
  • 1篇彭永欣
  • 1篇陈思思

传媒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7
2011年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姚金保张平平任丽娟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加性-显性模型茎秆特性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性状、加速生土熟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约97%的秸秆被焚烧、堆积和遗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该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及其对农田土壤理化特性、作物产量与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为作物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特性作物产量
氮磷钾肥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2005—2007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对弱筋小麦扬麦15茎蘖动态、物质生产、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50 kg/hm2的基础上,磷、钾等量施用即N、P2O5、K2O配比为1∶0.4∶0.4和1∶0.6∶0.6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该氮、磷、钾配比增加了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和剑叶SPAD值,从而增加了光合生产量,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了穗数和每穗粒数。
王祥菊杜庆平徐月明刘萍李春燕
关键词:弱筋小麦氮磷钾配比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生产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我国作物秸秆品种多、分布广、数量大,分布存在地域性特点。大量作物秸秆被堆弃在田间地头,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以及土地质量;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该文分析了作物秸秆的构成,从肥料、饲料、工业原料、能源等角度,探讨了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为各地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氮·磷·钾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为30%~70%。探讨了氮、磷、钾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运筹比例对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提出由于小麦生产地区生态、生产条件的差异,氮磷钾肥施用量和运筹配比尚需进一步明确,做到因地制宜形成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生产相配套的栽培技术。
王祥菊徐雯张雯霞陈芳芳訾研李春燕
关键词:专用型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产量及花后旗叶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条件下,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的上升,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农学效率(NAE)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处理籽粒产量、PFP和NAE最高。随花后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变缓,MDA含量上升速率也减缓。本试验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减缓花后旗叶衰老,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粒重和产量。
朱新开郭凯泉李春燕封超年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强筋小麦稻田套播氮肥运筹比例旗叶衰老
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给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依据,利用7个株高构成指数有一定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构成指数(I)的遗传及其与株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结果表明,株高构成指数IL[(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株高]、I1[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I2[倒2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I4[倒4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狭义遗传力高。I3[倒3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I1、I2和I4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IL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株高构成指数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3和I4与株高分别呈显著(r=-0.474 6,P<0.05)和极显著(r=-0.665 0,P<0.01)的遗传负相关,I4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r=0.536 9,P<0.01)。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93
2012年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2个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敏感型望水白和耐旱型洛旱7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揭示小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大,而根数和根系表面积受到抑制;干旱胁迫降低了望水白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束缚水/自由水,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洛旱7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单株叶面积,以及望水白的根系、地上部和植株生物量,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下,耐旱型品种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根系生长量来补偿根系吸收面积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水能力,进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缓解干旱对生长的抑制.
马富举李丹丹蔡剑姜东曹卫星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耐旱性光合作用根系
苗期低温胁迫对扬麦16叶片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被引量:97
2011年
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逆境,研究?4℃、?6℃和?8℃低温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甚至大部分茎蘖冻死的5级冻害,-4℃和-6℃处理24h没有发生4级及以上冻害;-8℃处理24h和48h后植株5级冻害比例显著增加,植株死亡率分别为16.7%和39.6%。低温胁迫初期小麦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随胁迫程度加重,SOD最先表现出下降趋势,POD和CAT变化稍缓,MDA含量增加。苗期低温胁迫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随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李春燕陈思思徐雯李东升顾骁朱新开郭文善封超年
关键词:小麦苗期生理特性
大气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应用FACE平台,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和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和生物量.但FACE处理对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醇溶蛋白、谷蛋白、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而氮肥处理具有相反的效应.面团稳定时间及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反弹值等黏度特征参数在FACE和高氮水平下显著增加.此外,CO2浓度与氮肥水平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对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改善淀粉糊化特性,缓解小麦品质特性的下降.
崔昊石祖梁蔡剑姜东曹卫星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FACE氮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