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259)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贾赤宇张宝林李智焦大凯胡永亮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2篇蛋白
  • 2篇愈合
  • 2篇愈合过程
  • 2篇自体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疾病
  • 1篇心理应激
  • 1篇心理应激障碍
  • 1篇乙酯
  • 1篇异体
  • 1篇异体真皮
  • 1篇应激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瘢痕
  • 1篇治疗深度烧伤
  • 1篇人皮肤

机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9...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4篇贾赤宇
  • 2篇李智
  • 2篇张宝林
  • 2篇焦大凯
  • 1篇贾耀朋
  • 1篇刘真
  • 1篇王常勇
  • 1篇池迎春
  • 1篇桑金玲
  • 1篇马恬
  • 1篇翟冰冰
  • 1篇胡永亮
  • 1篇胡永亮
  • 1篇马恬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治疗深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质量观察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选择良好的覆盖材料,以解决自体中厚皮源不足的难题;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方法:对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切削痂后分二组植皮,实验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和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简称复合皮移植),对照组:单纯用微粒皮移植,并用温哥华瘢痕评量表定期随访观察创面近、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的外观、质地、耐磨性、关节的功能及温哥华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创面愈合后的外观、质地、耐磨性、关节功能及温哥华瘢痕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行复合皮移植,可减轻瘢痕增生,改善创面外观及关节功能,可达到中厚皮移植的效果。
李智张宝林贾赤宇
关键词:烧伤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微粒皮
不同厚度自体皮片移植对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自体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覆盖SD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对创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每只大鼠制作10%体表面积的深Ⅱ°烧伤模型,伤后即刻削痂并采用自体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覆盖创面,同体相同对照创面伤后不做任何覆盖,A组于植皮后48 h取材,B组于植皮后7 d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创基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定量检测肌成纤维细胞(α-SMA阳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α-SMA阴性细胞)的数量,计算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结果 植皮后48 h取材组对照创面、刃厚皮移植创面、中厚皮移植创面和全厚皮移植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76.3±3.3)%、(69.8±1.6)%、(57.5±1.6)%、(44.7±1.7)%;植皮后7 d取材组上述4种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72.9±6.1)%、(63.6±4.7)%、(50.2±1.6)%、(32.3±1.2)%.对照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各实验创面(均P<0.01);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移植创面两两比较,创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与其创面的覆盖方式直接相关,这可能对远期瘢痕收缩的程度有直接影响.
马恬贾赤宇焦大凯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成纤维细胞
烧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分析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烧伤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性刺激源,在其愈合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体验、瘢痕所致的毁容和功能障碍等各种问题,均可引起烧伤患者明显的心理应激障碍,不仅对烧伤患者造成生理应激,而且可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
池迎春翟冰冰胡永亮贾赤宇
关键词:心理应激障碍烧伤患者干预措施愈合过程生理应激心理疾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RNA在脓毒症大鼠脾脏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8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盲肠结扎穿孔组(38只),盲肠结扎穿孔丙酮酸乙酯治疗组(35只)。分别于CLP术后4、12、24、48、72h或CLP术后丙酮酸乙酯治疗12、24、48、72h活杀动物,留取脾脏组织和血清标本,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脾脏组织HMGB1mRNA的表达规律,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HMGB1mRNA在正常大鼠脾脏组织有轻度表达,CLP术后表达显著增强(P<0.05)。CLP术后24h和72h分别出现两个高峰。丙酮酸乙酯液治疗可显著降低CLP术后大鼠脾脏组织HMGB1mRNA的表达(P<0.05)。CLP术后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显著增高(P<0.05),丙酮酸乙酯治疗可显著降低CLP术后大鼠TNF-α和IL-6的浓度(P<0.05)。结论:HMGB1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血清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的增高有重要关系;HMGB1参与了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桑金玲张宝林贾赤宇李智贾耀朋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脓毒症脾脏丙酮酸乙酯
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观察TGF—β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是否受到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究该通路是否参与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第4代细胞用TGF—β1(10ng/ml)刺激后,分不同作用时间(0、3、6、24h)提取细胞内总蛋白。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Western—blot检测a—SMA的表达水平;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0、2、10、50ng/ml)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a-平滑肌肌动蛋白(d—smoothmuscleactin,a—SMA)的表达水平。用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阻断剂Y-27632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作为实验组,将未作处理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Y-27632(10μmol/L)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只用TGF-β(10ng/ml)刺激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分别检测a-SMA的表达差异。使用ANOVA对蛋白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ng/mlTGF-β按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a—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h为1.0,3h为1.9±0.2、6h为2.1±0.1,24h为3.1±0.1。24h较其他3个时间点a-SMA表达量明显上升(n=4,P〈0.05)。不同浓度TGF—β1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a—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ng/ml为1.0,2ng/ml为1.4±0.2,10ng/ml为3.2±0.1,50ng/ml为3.1±0.2。10ng/ml表达量明显高于0ng/ml和2ng/ml(n=4,P〈0.05),较5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P〉0.05)。用Y-27632(10μmol/L)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细胞的表型转化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a—SMA的表达量(1.2±0.2)较阳性对照组(2.9±0.1)明显降低(n=5,P〈0.05),与空白对照组(1.0)和阴性对照组(1.1±0.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5,P〉0.05)。结论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了TGF—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
胡永亮刘真焦大凯马恬王常勇贾赤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A-平滑肌肌动蛋白
希望与挑战——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困惑被引量:3
2011年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后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与降解间保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破坏,胶原的合成明显超过降解,导致其大量不规则堆积,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HS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
贾赤宇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伤口愈合过程胶原合成平衡状态SCAR创伤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